[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刮锡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7433.5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52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恒;朱建焕;源而细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焕;源而细 |
主分类号: | B23K3/08 | 分类号: | B23K3/08;B23K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400浙江省余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刮锡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锡锅的配套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机械方法去除熔锡锅表面氧化物的机具。
背景技术
熔锡炉是电子工业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装置,在熔锡炉作业过程中,锡面有大量氧化物,过一段时间就需手工清理,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操作也不安全,而且清理出的锡渣含有大量的可用锡,可用锡的含量最高达80%以上,造成原材料的巨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开发一种高效率、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的自动刮锡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自动刮锡机,含有电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底座,底座上设有前伸的支架,支架的前伸端设有垂直布置的刮锡治具,所述刮锡治具与减速电机相连,所述支架的下部面对刮锡治具设有排烟器,所述刮锡治具由轴套,与轴套相连并可调节长度的连接杆,与连接杆相连的治具刮叶组成。电气控制器设置在底座或支架下端。支架主要固定电机、PCB(印刷电路板)、调节按键等。前伸的支架可选用Z形支架,L形或M形支架,材料可用PC板、不锈钢板加工而成,主要视锡炉工作台面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作为优选,所述轴套的上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下端与连接杆相接,轴套侧面设有感应磁体,感应磁体可以选用磁柱。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由金属杆和空心瓷棒套接而成。用紧配合或采用粘接剂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治具刮叶包括水平设置的刮叶和垂直设置的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刮叶高为50-75mm,宽为40-160mm。
作为优选,所述空芯陶瓷棒用于起到隔热作用,外径为10-15mm,长为40-50mm。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须手工刮锡,锡渣在电机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动溢到锡锅外面,锡渣的锡含量不超过5%,这样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节约了大量工时,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经多次对锡锅焊锡跟踪测试,均达到ROHS四级环保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刮锡治具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1的电气控制器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自动刮锡机,由底座4,底座厚度为15mm,长宽各为80mm,底座上设有Z形支架1,支架由PVC板制作,厚度为6mm,长、宽各为200mm、80mm,支架的前端部设有垂直布置的刮锡治具2,刮锡治具的下端与锡锅5紧临,并且互成配合关系,支架的下部、面对刮锡治具设有排烟器1-2,排烟选用DC12V型号为M802512的电机,用齿轮变速,速度在3~5转/分钟之间,采用四只固定螺杆与支架相连,螺杆长60mm,排烟器1-2到锡锅5的距离可通过螺杆微调。
如图2所示的刮锡治具2,由轴套2-1、连接杆2-4、陶瓷管2-5、治具刮叶2-6组成。治具连接杆长短可调,停止方位可调,刮叶2-6的宽度跟选用锡炉溶锡表面有效直径保持一致,治具上还附加感应磁体2-2。轴套2-1的上端与电机及减速机构的输出轴相连,电机选用TYD49不定向永磁同步电机。侧面设有感应磁体2-2,磁体选用Φ3.5mm、高为2mm的磁柱,用以配合干簧管作停止方位感应。轴套下端与连接杆2-4相套接。轴套长60mm、外径Φ12mm、内径Φ6mm的空心黄铜管,连接杆2-4由长100mm、直径Φ6mm的铁棒加工,连接杆套在轴套2-1里可申缩,用两只Φ5mm的螺丝2-3固定,兼调节刮叶停止定位。空心瓷棒2-5为外径Φ10mm、内径Φ6mm、长40mm。治具刮叶2-6用厚度为1mm的不锈钢板加工,高为65mm,刮头宽80mm(刮叶的长度跟选用锡炉溶锡表面有效直径保持一致可以有40mm、60mm、100mm、120mm、160mm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焕;源而细,未经朱建焕;源而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74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