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九档可调机构的减震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87119.7 | 申请日: | 2008-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7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裕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4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76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可调 机构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具体说是一种带有九档可调机构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在汽车、摩托车、石油钻井等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减振器并不是用来支持车身的重量,而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如果你开过减振器已坏掉的车,你就可以体会汽车通过每一坑洞、起伏后余波荡漾的弹跳,而减振器正是用来抑制这种弹跳的。没有减振器将无法控制弹簧的反弹,汽车遇到崎岖的路面时将会产生严重的弹跳,过弯时也会因为弹簧上下的震荡而造成轮胎抓地力和循迹性的丧失,这样就会使得驾驶员和乘坐人员坐时很不舒服;当然,如果减震器是完好的,且减震器的阻尼力一定时,当承受不同重量或是在不同路面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坐人员就会感觉比较不舒服,乘坐的舒适性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减震器的阻尼力不可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九档可调机构的减震器,它能使减振器的阻尼力在不同的路面,或承受不同的重量时产生不同的阻尼力,以达到不同的减振效果,这样使得减震达到最好的效果,提高了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带有九档可调机构的减震器,包括工作缸及置于其外的贮液筒,在工作缸内部中央设有活塞杆,在活塞杆的下端设有活塞阀总成,所述工作缸底端连接有压缩总成,贮液筒底端连接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中间设有调节器总成。所述的调节器总成包括旋钮及与其连接的阀芯,该旋钮与阀芯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阀芯外侧通过弹簧和铜挡片连接底座。该旋钮有九档可调节的档位,当旋钮调整到不同档位时,旋钮就会通过连接件上的螺纹传导钮力使得阀芯向前运动,这时弹簧就会产生预压的力;而它所支撑的铜挡片承受的压力就会加大。这样减振器油在打开铜挡片时所需要的力也就加大,于是减振器的阻尼力就会增大;反之减振器的阻尼力就会减小,这样就能使减振器的阻尼力在不同的路面,或承受不同的重量时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阀与调节器总成之间有密封垫,在阀芯和底座之间设有O型圈。该密封垫和O型圈的设置,这样就保证了调节器总成和底座的结合处不会漏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靠近铜挡片端设有底阀孔,该底阀孔与压缩阀总成相通。该底阀孔是用来使得减震器油在底座腔室和96压缩阀总成之间流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芯端与底座之间设有铜挡片。它挡住底座腔室和回油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通过九档可调机构的设置,使其与现有技术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能使减振器的阻尼力在不同的路面,或承受不同的重量时产生不同的阻尼力,以达到不同的减振效果,这样使得减震达到最好的效果,提高了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旋钮的W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九档可调机构的减震器,包括工作缸13及置于其外的贮液筒14,在工作缸13内部中央设有活塞杆20,在活塞杆20的下端设有活塞阀总成5,该活塞杆20的上端带有导向器1,导向器1上设有使回油管3和工作缸13腔室相通的导向孔2,在贮液筒14上装有气囊12;在工作缸13、贮液筒14及回油管3内都注满了减震器油;所述的活塞阀总成5上端带有流通阀片4,而在压缩阀总成7的上端带有补偿阀片6;所述工作缸13底端连接有压缩阀总成7,所述的贮液筒14底端连接有底座11,所述的底座11中间设有调节器总成19,该调节器总成19包括旋钮16及与其连接的阀芯15,该旋钮16与阀芯之间设有连接件23,所述阀芯15外侧通过弹簧10和铜挡片9连接底座11。
其中,所述的底座11与调节器总成19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17,在阀芯15和底座11之间设有O型圈18。保证调节器总成19和底座11之间的结合处不会漏油。且在底座11靠近铜挡片端设有底阀孔8,该底阀孔8与压缩阀总成7相通。同时在所述阀芯15端与底座11之间设有金属挡片9。
该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裕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裕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7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 下一篇:一种车桥轮毂油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