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头铅笔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86923.3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29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仇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21/00 | 分类号: | B43K2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0019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头 铅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书写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头铅笔。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铅笔,是将笔芯固封在笔杆内,使用时需要多次用刀削去笔杆露出 笔芯,这种铅笔在存在削笔时容易将笔芯削断等缺陷,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使 用场合,这种缺陷就更加显露,如木工用铅笔,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多头铅笔” 产品,如ZL01210390.X号实用新型专利即公开了一种“多头木工铅笔”的技术 方案,为了避免书写时铅芯缩进笔杆,其是由后盖阻止铅芯座后退的,因此, 其必须要求后盖与笔杆之间进行可靠的连接,然而,为了便于从笔杆上卸下后 盖以将笔杆内的铅芯座推出,又要求后盖与笔杆之间进行方便卸下的连接如套 接,显然诸如套接等方便卸下的连接却难以保证书写时铅芯座不后退,即使使 用更为可靠的连接方式,也因为要进行屡次的拆卸将损坏该连接或者至少是降 低了其连接的可靠性,由此仍然难以回避可靠的防止铅芯缩进笔杆。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存在的技术防 止铅芯缩进笔杆不可靠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头铅笔。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 下技术方案:
多头铅笔,其包括笔杆和若干笔芯,所述笔杆具有一中空腔,中空腔内置 有若干节首尾相接并可以在中空腔内受推力向前移动的芯座,每节芯座的前端 嵌装一个所述的笔芯,其后端设置有容纳腔:其特征是所述的芯座上设置有止 回突起,所述的笔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止回突起对应的阻挡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 术特征,以便在实施时根据需要选用:
阻挡部为笔杆的前端面。如此结构只有芯座的止回突起露出中空腔,止回 突起才与阻挡部形成配合,避免芯座在笔杆内被向前推时受到阻挡部的干涉, 因此,可以轻松的将芯座推至工作位置。
所述的止回突起与所述笔杆中空腔的腔壁弹性接触。由此可以将芯座约束 在中空腔内。
所述的止回突起形成在所述芯座上的弹性片的端部。使止回突起具有合适 的弹性。
所述笔杆的中空腔具有位于前端的约束段和位于后端的自由容纳段,所述 的芯座具有与所述的约束段对应的定位段。自由容纳段可以供芯座在其中顺利 的移动,以便在推动芯座时省力;所述的约束段与定位段配合,防止芯座摇摆 而影响使用。
所述笔杆的前端罩有笔帽保护笔芯,后端连接有笔夹以便携带。
所述的笔夹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自由容纳段的堵头。防止芯座从笔杆后端滑 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铅笔,其芯座通过止回突起抵触在笔杆的阻挡部,防止使用时芯座缩回 笔杆,这种通过在芯座和笔杆上分设止回突起和阻挡部的方式,可以可靠防止 铅芯缩进笔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笔杆的外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芯座的外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
1-笔杆,11-中空腔,L1-约束段,L2-自由容纳段,12-阻挡部;
2-笔芯;
3-芯座,31-容纳腔,32-弹性片,33-止回突起,L3-定位段;
4-笔帽;
5-笔夹,51-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7所示,该多头铅笔包括笔杆1、若干笔芯2、若干芯座3、笔 帽5和笔夹4,其中:
笔杆1如图3、4所示,其具有一中空腔11,该中空腔分为位于前端的约束 段L1和位于后端的自由容纳段L2,笔杆1的前端面作为阻挡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6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