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颗粒输送螺杆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5666.1 | 申请日: | 200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0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承国 |
主分类号: | B65G33/26 | 分类号: | B65G33/26;B65G33/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输送 螺杆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颗粒输送螺杆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公知技术中的管式螺旋输送机的结构一般包括一个固定于机架上的外圆筒,以及装于外圆筒中心的一根带螺旋叶片的螺旋转轴,螺旋转轴两端安装在轴承座上,由电机带动旋转。如申请号200610051978.6的《一种管式螺旋输送机》(公告号为CN1884016A)公开了一种管式螺旋输送机,包括一个固定于机架上的外圆筒、电机,外圆筒上设有进料管和出料管,它还包括一个无螺旋中轴的整体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两端中心安装在轴承座上,螺旋叶片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螺旋叶片与外圆筒之间设有耐磨衬套。该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无螺旋中轴的整体螺旋叶片,将螺旋叶片两端中心处直接安装在轴承座上,使得外圆筒内部传送物料的通道空间增加,从而增大了物料的输送流量。此类技术方案的不足在于,螺旋叶片设在螺旋转轴上,其内部传送物料的通道空间是刚性的,在具有落差的输送过程或大角度输送的过程中,由于物料的重力作用,物料会与螺旋叶片绞合并损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实现物料大仰角输送的颗粒输送螺杆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颗粒输送螺杆组件,包括套装在外圆筒中空内腔中的螺杆,外圆筒顶部侧面制有出料管;外圆筒底部侧面有进料口,并且制有向进料口外侧延伸的进料管;螺杆包括轴杆,其中:轴杆侧面盘绕制有薄旋叶;轴杆底部的外周盘绕制有厚旋叶,或者轴杆底部的外周套装有一个圆筒,并且圆筒外周盘绕制有厚旋叶。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厚旋叶从轴杆底端沿着轴杆轴向向上盘绕延伸;厚旋叶盘绕延伸的长度大于进料口的口径。
厚旋叶的厚度大于薄旋叶的厚度;厚旋叶的旋叶间距小于薄旋叶的旋叶间距;厚旋叶与薄旋叶的厚度比大于等于4比1;旋叶间距与旋叶角线性对应。小间距能有效限制进料口的进料量,使物料不会在薄旋叶处绞合。
厚旋叶的旋叶角为11度至16度。薄旋叶的旋叶角大于等于13度,并且薄旋叶的旋叶角自下向上递增。能够逐步增大物料空间的间隙并增大轴向推力,从而有效抵消物料自重。外圆筒仰角α为30度至45度。螺杆转速为每分钟20转至每分钟60转。薄旋叶叶片的厚度为3毫米至10毫米。
薄旋叶的旋叶角自下向上递增的比率为1.01倍至1.2倍。厚旋叶结合薄旋叶,并配合薄旋叶的旋叶角角度的递增,能够有效实现低速、大仰角输送。
轴杆顶部贯穿第一轴座,并且该顶部制有能连接动力机构的端头;外圆筒底部安装有第二轴座;外圆筒顶部安装有第一轴座。
由于本技术方案采用了轴杆底部有厚旋叶结构,薄旋叶和厚旋叶组合设置,使得物料从进料管进入外圆筒内部,盘绕在轴杆上的厚旋叶由于高度高于进料口的上沿,使物料在进入外圆筒腔体的初期不会接触到薄旋叶;并且物料在进入外圆筒腔体的初期处于小旋叶间距的部分,在仰角传输的过程中,能避免物料占满螺杆上部薄旋叶空间而挤压损坏设备;而且能够在螺杆低转速、大仰角的工况下顺利完成输送作业。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新颖、工艺简单、能实现物料低速、大仰角输送的颗粒输送螺杆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标号说明:外圆筒1、进料管11、出料管12、螺杆2、薄旋叶21、厚旋叶22、轴杆23、第一轴座3、第二轴座4。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颗粒输送螺杆组件,包括套装在外圆筒1中空内腔中的螺杆2,外圆筒1顶部侧面制有出料管12;外圆筒1底部侧面有进料口,并且制有向进料口外侧延伸的进料管11;螺杆2包括轴杆23,其中:轴杆23侧面盘绕制有薄旋叶21;轴杆23底部的外周盘绕制有厚旋叶22,或者轴杆23底部的外周套装有一个圆筒,并且圆筒外周盘绕制有厚旋叶22。厚旋叶22从轴杆底端沿着轴杆23轴向向上盘绕延伸;厚旋叶22盘绕延伸的长度大于进料口的口径。
厚旋叶22的厚度大于薄旋叶21的厚度;厚旋叶22的旋叶间距小于薄旋叶21的旋叶间距;厚旋叶22与薄旋叶21的厚度比等于4比1。小间距能有效限制进料口的进料量,使物料不会在薄旋叶处绞合。
厚旋叶22的旋叶角为11度至16度。薄旋叶21的旋叶角大于等于13度,并且薄旋叶21的旋叶角自下向上递增。能够逐步增大物料空间的间隙并增大轴向推力,从而有效抵消物料自重。外圆筒1仰角α为30度至45度,即大仰角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承国,未经李承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5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