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机齿轮箱新型分油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5298.0 | 申请日: | 200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57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5/12 | 分类号: | B21B35/12;F16H57/04;F16H57/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033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齿轮箱 新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箱的油路结构,尤其是轧机齿轮箱连接箱内管路的新型分油结构。
背景技术
齿轮箱结构,尤其是多层齿轮箱结构,例如由上(右)、下(左)两层组成的齿轮箱体或由上、中、下三层组成的齿轮箱体,甚至于更多层连接而成的齿轮箱体,齿轮箱润滑是齿轮箱设计中的一大问题,常用的润滑方式有飞溅润滑、强制润滑等。对于轧机齿轮箱来讲,常采用强制润滑。齿轮箱强制润滑又可分为箱外润滑(管件分布在箱体外部)或箱内润滑(管件分布在箱体内部)两种。轧机齿轮箱的强制润滑,为了避免运输途中碰撞或工作现场飞出线材缠至润滑管路上造成失火等事故,用户都要求采用内部布管润滑。内部布管润滑在有空间和结构无限制的情况下,管路安装是非常容易的。在同一箱体内,齿轮润滑还有顺喷(从齿轮啮入侧喷油)和逆喷(从齿轮啮出侧喷油)之分,其管路设计结构简单、管件拆装方便,但齿轮润滑效果差,齿面易出现磨损点蚀、胶合等失效现象。对低速重载的齿轮箱齿轮来说,一般要求采用顺喷润滑,因为顺喷较逆喷好,能让齿面充分润滑,形成油膜保护齿面,还能降温降热。一般齿轮润滑是从齿轮箱外部分二路油进入进行润滑,润滑效果好,管件拆装方便,但管件多,接头多,泄漏环节多,可靠性差。
如果齿轮箱内部空间小,弯头等管接头无法安装,这样管路布管就比较困难,尤其在用户要求齿轮润滑需要顺喷时,管路将更难布置,即便我们满足顺喷的要求,也会遇到箱体无法结合、管路无法拆卸和固定等困难。所以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本文值得探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公知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优化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润滑效果好、可靠性高的轧机齿轮箱新型分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一种轧机齿轮箱新型分油结构,其包括多层连接而成的箱体,设在箱体内实现齿轮润滑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内分别设有结合处互相密封连接的多个分流件,各分流件设有相贯通的油孔,该油孔同时又与一个进油口和多个出油口相贯通,所述的进油口与外部输油设备连接相通,所述的出油口与箱体内的管路连接相通。
所述的箱体有2层~6层。
与公知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内设置了既与外部输油设备相通又能连接箱体内管路实现分油的分流件,达到分油目的,其结构简单,箱体、管件拆装、维护方便,且密封润滑效果好,可靠性高,因无箱体外管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给安装运输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齿轮箱体内的应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上述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进行具体阐述。
轧机齿轮箱新型分油结构,参见图1~2,并以两层结构的箱体为例;在上(右)箱体1和下(左)箱体7内设有润滑齿轮的管路8,同时在箱体内焊固两个以“O”型密封圈6密封的上、下分流件4,上、下分流件设有相贯通的油孔5,一个进油口3与外接输油设备9连接相通,二个出油口2与箱体内的管路8连接相通。分流件4采用钢板加工,焊接在上(右)和下(左)箱体内。工作时,润滑油从外接输油设备9由进油口3输入,然后顺着油孔5分两路流向出油口2经箱体内管路8进行齿轮润滑,分流件4达到分油作用,上、下分流件结合处设置“O”型密封圈6防止箱体结合面漏油。该结构适用于多路分油箱体,润滑管路安装更方便,由于配置管路设在箱体内,给安装、运输带来了极大便利,是齿轮箱润滑管路设计的重要创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52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