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耳标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85050.4 | 申请日: | 2008-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8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廖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兰木达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11/00 | 分类号: | A01K1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为 |
| 地址: | 310012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和二维码耳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RFID和二维码两种自动识别方式相结合的电子耳标。
背景技术
对于动物耳标,有多种不同的识别技术。电子耳标(即RFID技术耳标)和二维码技术耳标是目前在动物识别应用上使用较多的方式。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通过天线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RFID射频识别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技术具有免接触,免刷卡,不怕脏污、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且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RFID技术具有全向可识别的特性,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对象,特别适合自动识别运动中的目标对象。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新兴技术,通过软件系统,能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修改和保存。
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具备很高的容错率,即使条码被损坏很多,也能够被正确识别。二维条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
二维码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容量相对较大,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污损面积不大于1/3时仍可读取并恢复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
5.可引入数据加密措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7.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
8.二维条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阅读器识读;
其局限性是:1、其信息是静态的;2、阅读时必须把阅读器正对二维码耳标才能读取;3、二维码图案在被遮住或损坏1/3以上就不能读取。
现有的电子耳标技术通常有:1、只能单次使用的电子耳标,即耳标母扣顶盖呈封闭形,这种耳标母扣上印有电子耳标的号码,具有所有RFID技术耳标的特性且可有效防伪防盗和较好的直观性;2、可重复使用的电子耳标,即耳标母扣顶盖呈开口形,这种耳标因母扣需回收重复使用,故母扣上没有印电子耳标的号码,所以这种耳标具有RFID技术耳标的特性且可重复使用但不具有很好的直观性。
现有的二维码耳标技术通常是耳标公扣上印有二维码图案,具有二维码技术的特性和很好的直观性,可以用条码扫描仪读取信息;但同时有二维码技术的局限性。
现有的耳标中没有采用RFID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用户在使用可重复擦写式电子耳标的时候就不能直观的看到号码,在只需读取静态信息时,不能选择更简单的条码识别方式;或用户在使用二维码耳标的时候会因为二维码技术的局限性而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二维码耳标的缺陷,达到动物耳标具备RFID技术特性,即非接触交互,适应恶劣环境,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数据可加密并防伪,存储信息更改自如,全向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对象;也为了克服现有RFID技术耳标的缺陷,达到动物耳标具备直观性强、二维码技术特性,即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兰木达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兰木达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5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气分离装置
- 下一篇:同步装置以及变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