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编织机机芯的改进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84706.0 | 申请日: | 200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1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包昌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昌富 |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D04C3/4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霁明 |
| 地址: | 3114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机 机芯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编织电线电缆屏蔽外网层的高速编织机,属于电线电缆制造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立式高速编织机编织机芯结构如附图1、图2所示:中间内轴101固定在机座上,中间内轴101上套装中间外轴102,中间外轴102上套装下托盘104,上托盘齿圈105安装在下托盘104的上方。中间外轴102安装在下部的推力球轴承106上,中间外轴102通过两个滚针轴承107支承在中间内轴101上,分油器103内装两个深沟球轴承108,深沟球轴承108之间安装了2个骨架油封109,分油器放置在中间外轴102上部的推力球轴承106上,通过中间内轴顶部的圆螺母110锁紧分油器103和中间外轴102;下托盘104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111安放在中间外轴102上,上托盘齿圈105利用平键112固定在中间外轴102上,再通过中间外轴102上部的圆螺母113锁紧和固定上托盘齿圈105和下托盘104。通过上述结构的描述可以发现存在下列一些缺陷,分油器安装时,与中间内轴顶部的螺纹刮擦,容易造成破损,出现漏油现象;原结构在装配与零件调试时,需将分油器锁紧在中间内轴上,才能完成上述过程,过程繁琐,操作不便,不利于规模生产和装配;下托盘上两个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调整,通过中间外轴上部的圆螺母来实现,实际操作时常常调整不到位,致使编织机芯在高速运转时径向跳动大,造成断丝率高,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优化结构,解决分油器易漏油的现象和编织机芯在高速运转时径向跳动大的问题,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规模生产的效率和整机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一种编织机机芯的改进结构,包括中间内轴固定在机座上,中间内轴上套装中间外轴,中间外轴上套装下托盘,上托盘齿圈固定在下托盘的上方,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套装在中间外轴上下托盘,下部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固定,上部改用深沟球轴承固定;中间外轴上部改用深沟球轴承支承在中间内轴上,并通过两个圆螺母固定;所述的中间内轴上用弹性档圈固定分油器。
套装在中间外轴上的下托盘,下部采用圆锥滚子轴承,上部采用深沟球轴承支承的固定方式,运转平稳,减小了高速运转的径向跳动;取消中间外轴上部的滚针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支承,利用在中间内轴上新设计的螺纹部位,采用圆螺母来锁紧中间外轴,这种把中间外轴和内轴的固定方式与其它部件分体的结构,改变原来与分油器等连在一起固定方式,具有结构紧凑,装配工艺性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在中间内轴上部采用轴用弹性挡圈固定分油器,取消螺纹锁紧,解决了骨架油封装配易破损,分油器漏油的难题,提高了整机质量水平。
附图说明:
图1原来的立式高速编织机编织机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处放大图;
图3改进的立式高速编织机编织机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II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2、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中间内轴201固定在机座上,中间内轴201上套装中间外轴202,中间外轴202上套装下托盘204,上托盘齿圈205安装在下托盘204的上方。中间外轴202安装在推力球轴承206上,中间外轴202下部采用滚针轴承207、上部采用深沟球轴承208支承在中间内轴上,并通过中间内轴201上新设置的两个圆螺母209锁紧。分油器203内装有两只深沟球轴承210,深沟球轴承210之间安装了2个骨架油封211,分油器203放置在中间内轴201的顶部,利用新设计的轴用弹性挡圈212将其固定。套装在中间外轴202上的下托盘204,下部采用圆锥滚子轴承213、上部用深沟球轴承214支承的固定方式。通过上述的技术改进,达到结构紧凑、运转平稳、装配工艺性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昌富,未经包昌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4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流管固定带
- 下一篇:双腔支气管导管连接装置呼气末CO2检测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