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轴承轴向双向定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4323.3 | 申请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1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肖峰;王百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晓华 |
主分类号: | H02K7/08 | 分类号: | H02K7/08;H02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18浙江省东阳市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轴承 轴向 双向 定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轴承轴向双向定位结构,属于电机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电机转子轴通常是通过两端的轴承旋转支撑在两端盖之间,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转子轴一端需要悬置时,上述转子轴安装结构则不适用。然而,转子轴若仅一端被旋转支撑,则转子轴在电机运转过程中又可能会发生轴向窜动,从而影响了电机运转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端旋转支撑即可防止转子轴轴向窜动,且结构较为简单的电机轴承轴向双向定位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包括减速箱体、前端盖和转子轴及轴承,所述减速箱体与前端盖共同形成容设轴承的轴承室,轴承的外圈两端分别与减速箱体及前端盖接触,转子轴对应于轴承两端分别形成环形凹槽,两环形凹槽内分别设置轴用挡圈,轴用挡圈分别与轴承的内圈两端接触。其中,位于轴承两端与轴承内圈两端接触的轴用挡圈实现了轴承与转子轴之间轴向双向定位,而轴承外圈两端分别与减速箱体与前端盖接触则实现了轴承与减速箱体及前端盖之间的轴向双向定位,通过上述相互定位关系即而实现了转子轴与减速箱体之间的轴向双向定位,从而当转子轴一端被悬置仅一端被旋转支撑时也可有效防止转子轴的轴向窜动,以满足一些特殊场合的安装需要。
作为优选,所述转子轴与减速箱体配合端形成蜗杆段。由于转子轴上设有蜗杆段的转子轴受到轴向力尤其大,故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于带蜗杆段的转子轴的场合使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端旋转支撑即可防止转子轴轴向窜动,且结构较为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减速箱体1、前端盖2和转子轴3及轴承4,转子轴3与减速箱体1配合端形成蜗杆段8,减速箱体1与前端盖2共同形成容设轴承4的轴承室5,轴承4的外圈两端分别与减速箱体1及前端盖2接触,转子轴3对应于轴承4两端分别形成环形凹槽6,两环形凹槽6内分别设置轴用挡圈7,轴用挡圈7分别与轴承4的内圈两端接触。
其中,位于轴承两端与轴承内圈两端接触的轴用挡圈实现了轴承与转子轴之间轴向双向定位,而轴承外圈两端分别与减速箱体与前端盖接触则实现了轴承与减速箱体及前端盖之间的轴向双向定位,通过上述相互定位关系即而实现了转子轴与减速箱体之间的轴向双向定位,从而当转子轴一端被悬置仅一端被旋转支撑时也可有效防止转子轴的轴向窜动,以满足一些特殊场合的安装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晓华,未经许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43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烟筒烟管
- 下一篇:袋、盒装米粉制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