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3702.0 | 申请日: | 2008-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4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金显中;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E05F15/1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姚娟英 |
地址: | 3158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 后尾门 驱动 机构 | ||
1、一种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包括由安装在壳体(6)上的电机(7)、减速器组成的驱动源、与驱动源相联动的离合器转轴(12)和车门支架(2),其中车门支架的上端铰接于后尾门(1),车门支架(2)的下端枢接于车身内壁而形成枢支点(2A),所述离合器又包含有固定在上述离合器转轴(12)上的静片(20)和松动地套装在离合器转轴上的动片(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的动片(22)相固连的输出单元(13)和一端与输出单元相球铰连接的连杆(8),该连杆(8)的另一端则球铰于所述的车门支架(2),以使上述枢支点(2A)、连杆与车门支架之间的球铰点(8A)、输出单元与连杆之间的球铰点和离合器转轴(12)中心形成一四连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带弧形限位孔(11A)的盖板(11),所述的输出单元(13)和连杆(8)分别位于该盖板(11)的内、外侧,固定于所述输出单元上的连接柱(13A)穿过上述限位孔(11A)后与所述的连杆(8)相球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器由位于上述电机内的蜗轮蜗杆、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8)和安装在离合器转轴(12)上的第四齿轮(19)组成,其中第一齿轮与蜗轮(23)同轴并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同轴安装,且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身内壁上还铰接有一扭杆弹簧(5)或气弹簧,扭杆弹簧(5)或气弹簧另一端与支撑杆(10)相铰接,该支撑杆(10)的另一端则又与上述车门支架(2)相铰接,且支撑杆(10)与车门支架(2)之间的铰接点邻近于车门支架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37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连接的圆柱形插针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缺陷修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