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拎手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3628.2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50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郏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郏苏英 |
主分类号: | A45F5/10 | 分类号: | A45F5/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兆文 |
地址: | 31802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拎手。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包装袋都没有设置拎手,用这种袋子装东西携带很不方便,无论是拿来抱还是揪住一个部份。这时候人们想到的解决办法不是换一只有拎手的袋子就是再套一个有拎手的袋子,而能很方便地找到一个大小合适的有拎手的袋子的时候不多。此外,就是有拎手的抓手部位比较纤细,现在广泛的马甲袋,拎比较重的时候,拎手部分会自己卷得细细的,与手的接触面积也非常小,拎起来又累又缧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拎手,其在拎手的两头各设置有可与袋口相扣的卡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拎手,其特征在于:整个拎手包括有一内部中空的握持部和一连接带;其中握持部下部两侧各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带穿过握持部内部并从其两侧的连接口伸出,连接带的两头各设置一可与袋口相扣的卡合结构。
上述卡合结构包括有卡扣和卡扣座,其中卡扣上设置有一小于底部的环形突起,突起顶部设置有刃口,突起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卡扣座上设置有圆形凹槽,凹槽内壁上设置有可与突起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上述连接带与握持部活动连接。
上述握持部上部设置有一缺口槽,缺口槽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可相互卡合的卡合口与卡合突起。
上述握持部一角落设置有挂链。
在使用时,为实现拎手与包装袋的连接,把每个卡合结构的卡扣和卡扣座在包装袋袋口两侧对准旋入即可,使用非常方便,解决了无拎手包装袋携带不便的缺点。在此,因其环形突起的顶部为刃口结构,在卡扣相对卡扣座旋入的最初,会在包装袋袋口部位切出一与突起形状相对应的连接孔,随后随着卡扣的继续旋入,卡扣突起部位穿过切出的连接孔进入卡扣座的凹槽,实现卡合结构与包装袋的相扣连接。
此外,为解决袋口部位设有提手但其手抓部位比较纤细的包装袋,本实用新型在握持部上部设置有缺口槽,并在缺口槽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可相互卡合的卡合口与卡合突起。在使用时,只需把包装袋原有的纤细提手通过缺口槽放入拎手的握持部内孔,并使缺口槽两侧的卡合口与卡合突起相连。携带时,手握在握持部外面,大大增加了接触面积,可有效缓解提袋时对手造成的伤害。
在此,为保持拎手的两端平衡,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带与握持部活动连接,使其在携带过程中能实现自动调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握持部一角落设置有挂链,在平时可如钥匙串那样挂在裤子上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握持部带缺口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图4中C-C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简易拎手,包括有一内部中空的握持部1和一连接带2。其中握持部1下部两侧各设置有连接口11。所述连接带2穿过握持部内部12并从其两侧的连接口11伸出,连接带2的两头各设置一可与袋口相扣的卡合结构3。
如图2和3所示,卡合结构3包括有卡扣31和卡扣座32,其中卡扣31上设置有一小于底部的环形突起311,突起311顶部设置有刃口3111,突起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3112。所述卡扣座32上设置有圆形凹槽321,凹槽内壁上设置有可与突起外螺纹3112连接的内螺纹3211。
在使用时,为实现拎手与包装袋的连接,把每个卡合结构的卡扣31和卡扣座32在包装袋袋口两侧对准旋入即可,使用非常方便,解决了无拎手包装袋携带不便的缺点。在此,因卡扣环形突起311的顶部为刃口3111结构,在卡扣31相对卡扣座32旋入的最初,会在包装袋袋口部位切出一与突起形状相对应的连接孔,随后随着卡扣31的继续旋入,卡扣突起311部位穿过切出的连接孔进入卡扣座的凹槽321,从而实现卡合结构3与包装袋的相扣连接。
此外,为解决袋口部位设有提手但其手抓部位比较纤细的包装袋,本实用新型在握持部1上部设置有缺口槽13,并在缺口槽13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可相互卡合的卡合口131与卡合突起132,其结构如图4和5所示。在使用时,只需把包装袋原有的纤细提手通过缺口槽13放入拎手的握持部内孔12,并使缺口槽13两侧的卡合口131与卡合突起132相连。携带时,手握在握持部1外面,大大增加了与手的接触面积,可有效缓解提袋时对手造成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郏苏英,未经郏苏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3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区停车管理移位装置
- 下一篇:长玻纤维增强塑料管材挤出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