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墙角吸附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82756.5 | 申请日: | 2008-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31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 发明(设计)人: | 苏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海兵 |
| 主分类号: | A47G29/087 | 分类号: | A47G29/087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忠 |
| 地址: | 315600浙江省宁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角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厨卫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角吸附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家庭厨卫日常用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用品功能样式层出不穷,而大多数应用于家庭墙壁上的用品安装时都会对墙壁产生一定的破坏,如钻孔等,而且安装不方便,不便于变更位置;即使能变更位置却留下永久的痕迹,破坏家装的整体布局和效果。申请号为8821608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内墙角悬空支撑架,该支撑架由二根贴墙支撑件和横梁组成,一贴墙支撑件上装有螺母和开有凹槽,另一贴墙支撑件用卯眼或铰接件与横梁一端连接,横梁的另一端压入贴墙支撑件的凹槽内,一螺钉或螺栓穿过横梁与贴墙支撑件的螺母相连接,二根贴墙支撑件贴墙的面有定位锯齿。该实用新型专利虽然能悬空固定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安装时需要依靠外部工具,安装不方便;其次,支撑件受力不均匀;第三,会对墙面造成一定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能即时变更位置且不会破坏墙面的墙角吸附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墙角吸附器,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左吸附脚和右吸附脚,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左吸附脚连接有左杠杆机构,且连接处位于左杠杆机构一端,右吸附脚连接有右杠杆机构,且连接处位于右杠杆机构一端,左杠杆机构另一端和右杠杆机构另一端相铰接,并还相铰接有推杆。
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左杠杆机构包括左支架套、左支架、左弹簧,左弹簧套装在左支架上,左支架的一端与左吸附脚相铰接,另一端置于左支架套内,左支架与左支架套的连接处开有左滑槽,左销轴穿过左滑槽连接左支架套和左支架,左支架套与推杆相铰接;右杠杆机构主要包括右支架套、右支架、右弹簧,右弹簧套装在右支架上,右支架的一端与右吸附脚相铰接,另一端置于右支架套内,右支架与右支架套的连接处开有右滑槽,右销轴穿过右滑槽连接右支架套和右支架,右支架套与推杆相铰接。
更好的技术措施,上述的左杠杆机构包括左支架套、左支架、左弹簧、左支撑腿,左支撑腿具有左突出部;左弹簧套装在左支架上,左支撑腿上与左突出部相对的边固定连接左吸附脚,左突出部与左支架一端相铰接,左支架的另一端置于左支架套内,左支架与左支架套的连接处开有左滑槽,左销轴穿过左滑槽连接左支架套和左支架,左支架套与推杆相铰接;右杠杆机构包括右支架套、右支架、右弹簧、右支撑腿,右支撑腿具有右突出部;右弹簧套装在右支架上,右支撑腿上与右突出部相对的边固定连接右吸附脚,右突出部与右支架一端相铰接,右支架的另一端置于右支架套内,右支架与右支架套的连接处开有右滑槽,右销轴穿过右滑槽连接右支架套和右支架,右支架套与推杆相铰接。
进一步的技术措施,上述的左杠杆机构和右杠杆机构外侧设有底盖和上盖,底盖和上盖通过紧固件紧固。
上述的底盖上制有左突体,左支撑腿上开有与之配合的左限位孔;底盖上制有右突体,右支撑腿上开有与之配合的右限位孔。
上述的底盖上开有凹槽,推杆穿过凹槽,推杆的一侧开有至少两个定位槽,在凹槽内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片。
上述的上盖上设有大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左吸附脚连接有左杠杆机构,且连接处位于左杠杆机构一端,右吸附脚连接有右杠杆机构,且连接处位于右杠杆机构一端,左杠杆机构另一端和右杠杆机构另一端相铰接,并还相铰接有推杆。与公知的厨卫日常用品吸附器安装经常破坏墙壁相比,采用该固定方法,利用杠杆机构产生强大的撑力,使得塑料吸附脚与墙壁产生强大可靠的摩擦力来实现产品的固定,能悬空的在墙角上任意位置实现固定。具有安装方便,能够轻易变更位置,不破坏墙壁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主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海兵,未经苏海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27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