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窗户隐形防坠落安全防护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82417.7 | 申请日: | 2008-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0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红 |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9/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霁明 |
| 地址: | 519000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窗户 隐形 坠落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或高层住宅或其它用途建筑物窗户的安全防护装置,属于建筑物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多层或高层住宅会其它用途建筑的窗户安全防护装置,从安装位置区分可分为外置和内置两种方式,外置式为突出外墙面形式,不利于城市市容市貌,也易腐蚀,因采用的材料多为钢铁构件,属于能源耗损物件。同时也有其自身可能安装不良或日久腐蚀所至坠落的安全隐患;而且当室内突发安全事故时,这种固定的防护钢铁构件往往成为事故发生时生命安全的严重阻碍因素。
现有窗户安全防护装置也可以分为开启式和非开启式及死窗两种,其中可开启式防护装置要么比较繁琐,要么为简单半开式,即留下一简单小门,但这种简单的一个小门可能一时疏忽未关好,容易造成人、物的坠落;而且也同样不利于突发事故的安全逃生,不符合消防安全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住宅等建筑物的高度在不断地上升,随之而来的高楼坠人、坠物伤人事件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不影响窗户本身的外观整体形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高楼坠人、坠物等事故发生的窗户隐形防坠落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有固定窗框及安装在窗框上可移动的玻璃窗扇,所述的玻璃窗扇至少一侧框边与相邻的固定窗框之间相连有高强度柔性防护网。
所述的玻璃窗扇的侧框与相邻的固定窗框相对端面设置有凹槽并在相互并拢时构成隐形暗盒,高强度柔性防护网的两侧端分别固定在玻璃窗扇和固定窗框的凹槽中。
所述的高强度柔性防护网的上下端边设置有滑动定位部件,该滑动定位部件匹配于固定窗框上下框边上设置的固定槽条。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或可移动紧密连接于窗边上的高强度柔性防护网,随窗户的开启而同步展开实现同步防护,最大程度地实现阻止意外坠人、坠物,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同时也可能防止通过窗户主动性高空抛物的发生。窗户关闭状态下,柔性网则折叠隐身于隐形暗盒中,不影响窗户的通风采光功能,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防止高空坠人、坠物等事故的发生,不会妨碍突发火灾等事故时室内人员的逃生,同时还有节省资源,易于安装制作,不会影响市容市貌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固定窗框1及安装在窗框1上可移动的玻璃窗扇2,所述的玻璃窗扇2至少一侧框3与相邻的固定窗框1之间相连有高强度柔性防护网4。
所述的玻璃窗扇2的侧框3与相邻的固定窗框1相对端面设置有凹槽5并在相互并拢时构成隐形暗盒,高强度柔性防护网4的两侧端分别固定在玻璃窗扇2和固定窗框1的凹槽5中,即相对于被放置在暗盒之中。
所述的高强度柔性防护网4的上下端边设置有滑动定位部件6,该滑动定位部件6匹配于固定窗框1上下框边上设置的固定槽条7。
实施例1,高强度柔性防护网4通过上下端变或边缘上的滑动定位部件可滑动地定位在上下窗边及其紧连的窗墙上固定的滑动槽条上,左右两边则分别固定在竖立的窗墙及窗边上以及窗扇竖面的动边框上。左右两边的固定部分外观上可以做成暗盒形式,使高强度柔性防护网在窗户关闭时隐蔽在暗盒中,暗盒一方面保护柔性防护网,一方面可起装饰美观之用。当窗扇推开时,柔性防护网同方向随窗扇移动展开,起到防止意外坠人、坠物的安全防护功能,这是一种全窗高度的防护形式。
实施例2,该实施例与前相同,只不过柔性防护网的设置高度可以视需要设定为窗户高度的一半活三分之二或者其他选择的非全窗高度,相应的上端固定槽条的安装固定位置下移至选定的高度,这种实施方式称之为半窗防护形式。
实施例3,高强度柔性防护网的作用于前实施例相同,只不过按上下固定槽条在窗户的内侧或外侧可分为内侧或外侧式,或者异侧混合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用户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安装,起到最佳的防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红,未经王文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2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深海照明灯
- 下一篇:一种高质量低磷硫高合金钢的混炼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