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2192.5 | 申请日: | 200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9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元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志涛 |
地址: | 3175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水 引出 接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是一种充油式潜水电泵上的引出线密封和防过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QY充油式潜水电泵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用户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充油式潜水电泵因电机内充油,其密封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泵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特别是在电缆的接线和电机的保护器上更是需要注意的,而引出线防油渗漏和安装热保护器便成了技术关键。现有技术中,充油式潜水电泵一般都采用接线板密封,引出线通过与接线板上的接线柱相连接而引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接线板有限的面积上只能分布少量的接线柱,因此,无法引出更多的引出线来安装热保护器。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充油式潜水电泵,普遍都没有安装热保护器。
如图1所示,在机座1内设置一接线板10,在接线板10上设置若干个接线柱11,引出线2与引出线2之间通过接线板10内的接线柱11实现非连续性导电,这种接线方式为现有技术中用的比较多的,虽然其密封性能好,但是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其结构复杂,增加制造成本,另外这种接线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在接线板10有限的面积上最多只能分布3个接线柱11,没有更多的引出线2用来安装热保护器,因此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得不到有效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出线接线装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的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包括一机座、一接线盒和一引出线,所述接线盒固定在机座上,所述引出线置于接线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机座内还设置一封口塞,所述封口塞上具有穿线孔,所述在封口塞下端还设置一封口板,所述在接线盒上还设置一热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的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还包括和具有下列特征:
所述引出线穿过封口塞上的穿线孔,所述封口塞上的穿线孔与引出线相对过盈,封口塞对引出线有一个收缩力,形成一个密封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采用独股引出线,将独股引出线从橡胶封口塞上的穿线孔中穿出,穿线孔与引出线相对过盈,橡胶封口塞对引出线有一定的压力作用,从而达到了密封的效果。封口塞外加封口板,提高了封口的抗压强度。由于封口塞上可以分布6个穿线孔,可以引出6根引出线,这样可以在接线盒里设计安装热保护器,就大大的提高了潜水电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延长潜水电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座 2引出线 3接线盒
4封口板 5橡胶封口塞 6穿线孔
7热保护器 10接线板 11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包括一机座1、一引出线2和一接线盒3,接线盒3与机座1固定在一起,引出线2安装在接线盒3内。
如图2所示,在机座1的两内端固定一封口板4,在封口板4的上端压有一橡胶封口塞5,封口板4对橡胶封口塞5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用于增强橡胶封口塞5的抗压强度。橡胶封口塞5上至少含有三个以上的穿线孔6,引出线2穿过橡胶封口塞5上的穿线孔6,穿线孔6的孔直径比引出线2的直径小,因此橡胶封口塞5对引出线2会形成一个挤紧的收缩力,形成一个密封效果。在接线盒3上还设置一热保护器7,热保护器7连接引出线2,热保护器7对电机起到一个过载保护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元泵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元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21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