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2057.0 | 申请日: | 200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00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定华;刘为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雨方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2;H01M2/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浙江省长兴县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助力车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与普通车载蓄电池相比最大的区别外形大小上,由于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使用环境限制,使得其外形较小,因此迫使在结构上和普通车载蓄电池也存在不同,生产时是将多个单体电池放在一个带有隔墙的整体电池壳体中,同时采用一个整体电池盖来固定密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生产,多个单体电池的极柱已经密封在电池壳体内部,不可以单个检查和测量。考核电池的重要指标就是循环寿命,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还是过程控制,也就是说,电池出厂时,要保证每个单体电池的内阻、容量和开路电压尽可能一致。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开路电压是一个所有单格电压的累加结果。所有阀控电池的容量均受酸量控制,硫酸是活物质,它参与电池的成流反应,其利用率远比铅膏的利用率高,它决定着放电深度和电池的浮充电特性,因此控制电池开路电压的一致性至关重要。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各个单格的闭路电压相差很多,即容量相差很大,因此有些单格属于浅放电,有些单格则是严重过放电,而这些在因蓄电池结构而无法检测,也无法加以控制。放电深度对电池的衰减速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电池循环几十次后会出现单体落后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能对其各个单体电池单独做检查和测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壳体上表面设有正极接线片、负极接线片,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串联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之间通过设在壳体上表面的导电条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壳体上表面活动安装有上盖,所述上盖在对应正极接线片、负极接线片所在位置开设有通孔。上盖活动安装在壳体上部,这样可以将设置在壳体上表面的各个接线和排气口封住,隔绝外界的灰尘,同时,上盖和壳体可以分离,这样便于使用过程中单体电池的检测操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点设置在壳体外部,通过外连接的方法就可以在制造和产品检测过程中对单个单体电池的开路电压、闭路电压、电池内阻等参数做测量,并且能方便的做出修改,保证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各单体电池性能的一致性,提高了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质量合格率,降低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使用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壳体1的上表面,即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顶部活动安装有一个上盖2,该上盖2和壳体1外形相似,上盖2在对应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正极接线片3、负极接线片4的位置开设有通孔5,使正极接线片3、负极接线片4外露,以便接线使用。在壳体1的内部设有多个单独的单体电池,单体电池之间通过导电条6串联在一起,该导电条6设在壳体1上表面处,与排气口7、正极接线片3、负极接线片4一样外露在壳体1上表面,上盖2安装后,被上盖2封住在其内部,从而与外界隔绝。各个导电条6外连接,与以往设置在蓄电池壳体1内部相比,可以对单个单体电池的检测,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活动式上盖2不仅起到隔尘挡水的功能,而且从壳体1上方便地拆卸下来,以便电池检测。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加工制作的蓄电池组兼容性好,容量高,电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同时可对故障电池及早加以甄别和维护或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雨方,未经周雨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2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包滑板驱动联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