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生产活性炭的外热式回转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81935.7 | 申请日: | 2008-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3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卫星 |
| 主分类号: | C01B31/08 | 分类号: | C01B3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1701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活性炭 外热式 回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和活化用的转炉,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活性炭的外热式回转炉。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常用的一类空气净化材料,主要用来吸附空气中的微量有毒气体,比如氨气、甲醛、苯类等。平常所使用的活性炭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能力有限,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经过多种催化剂浸渍后的高效催化活性炭,其净化能力提高5-20倍,其吸附由物理吸附转变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作用,同时解决了活性炭的二次污染问题。正因为如此活性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活性炭的制备包括有筛选木屑,浸、拌料,碳化,活化和回收,目前,碳化和活化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即将拌好的料防到碳化台上后,每隔10-15分钟均匀的用钢锹翻动一次,然后将碳化后的料放进活化室,每隔10分钟用钢锹翻动一次,知道活化合格,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高,工作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机械化的效率高的,并可以有效节约燃料和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活性炭的用于生产活性炭的外热式回转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包括有筒体、带动筒体转动的电机和支撑筒体的安装平台,所述筒体两端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在所述筒体的进料口一端设有螺旋板,在所述筒体的出料口一端设有直板,所述螺旋板和直板均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搅拌好的料由进料口一端进入,整个筒体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在筒体的外部加热,进入的料依次经过碳化,活化,最后由出料口出去。在筒体内设的倾斜的螺旋板用于碳化,直板用于活化。螺旋板和直板在使得进入的料在碳化和活化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翻动,而且碳化和活化在同一个筒中进行,省去了中间的搬运过程,提高了效率。筒体除了出料口和进料口整体呈封闭状,有效的利用了燃料,同时由于是机械操作,不会有人工的不稳定性,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加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分为12节,相互连接成一整体,每一节的长度为1.5m,所述螺旋板设置在进料口一端向内3m的范围内,所述直板设置在进料口一端向内3m到14m的范围内,所述筒体从出料口一端开始第2、3节的壁厚为8mm,其余壁厚为6mm。
将筒体分为12节,有利于生产和装配,螺旋板设置在进料口一端向内3m的范围内用于碳化,而从该3m处继续向内到14m的范围内安装的直板用于活化,筒体的总长为18m,即从出料口开始一端长度3m设有螺旋板,之后一端长11m设有直板,最后一端长4m则没有任何板设置,该处4m和中间的11m在活化的过程静态和动态相互配合,提高了活化的效果。而从出料口一端开始第2、3节的壁厚为8mm,其余壁厚为6mm,则是因为第2、3节的外部需要加热因此设计的比较厚一点。以上数据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调整,比如筒体的节数,螺旋板和直板的分布范围,壁厚等。
作为优选,所述直板的安装角度为15°,所述螺旋板的安装角度为45°。
所述直板和螺旋板安装呈一个角度,有利于充分碳化和活化。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平台有3个,分别安装在筒体左、右端和中间处,在所述安装平台与筒体之间设有轴承。
安装平台固定在地面上,保证筒体的稳定性,在安装平台和筒体之间设有轴承可使得电机带动筒体的时候,筒体可以灵活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与水平面呈1°角,进料口略高于出料口。
所述筒体与水平面呈1°角,进料口略高于出料口,有利于料从进料口进,从出料口出去,这个角度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带动筒体,同时在筒体内设有螺旋板和直板,碳化和活化过程均在筒体内完成,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节约燃料和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活性炭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1,带动筒体1转动的电机,所述筒体1通过安装平台2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安装平台2有三个,分别安装在筒体1的左右两端和中间处,在筒体1和安装平台2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可以保证筒体1顺利的转动。所述安装平台2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筒体1和水平面呈1°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卫星,未经徐卫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19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