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确测量微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1301.1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9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韩广辉;邢曼男;普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山明 |
地址: | 650091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测量 微量 液体 折射率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仪器,特别是涉及利用液体折射率来分析材料的光学测量仪器。
背景技术
折射率是物质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在生物学、化学、材料物理及光学等许多实验中都需要测量液体折射率来分析材料的性质。由于一般液体均易挥发或易受潮污染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毒性或腐蚀性而造成测量工作极大的不便。为探索简便而准确的液体折射率的光学测量方法,2007年7月我们提出了“一种精确微量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7100660162),该方法调节在光学平台上各个独立部件,通过在先确定的毛细管内外直径及其折射率,人工读数和计算实验结果,它在理论上成功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并在实验室内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理论前提和条件。但作为实验装置,它尚需用显微镜单目观察,视觉面较窄,可能产生一定的偏差,而机构的各个相对运动部分还未组成单一整体机构的构件,因而还不是具有产业化生产的仪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将“一种精确微量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提出的一般性测量方法进一步提高为具体的测量仪器,提供支持相对运动的光学构件的机械结构,排除非稳定因素,实现其产品化,以达到精确地和方便地测量液体折射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1)光源1、短焦透镜2、狭缝3、毛细管4依次置于可沿滑杆9平动的构件10内,构件10由螺旋测微计7拖动而沿滑杆9往复直线移动;
(2)CMOS二维阵列传感器与消色差的物镜5依次固定构件11内,构件11与底板12固定连接,CMOS二维阵列传感器通过接口电路与计算机连接,将物镜前焦线的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构件10与构件11满足光学共轴条件。
所述的短焦透镜2与狭缝3之间设置有45°放置的反射镜8,使光源1的光束从与构件10的轴成直角的方向射出。
所述的光源1采用光谱特性峰值波长约为580nm,或与钠黄双线的光谱特性峰值波长70nm-600nm相近的发光二极管。
所述的在构件10上有狭缝插入孔,狭缝3为厚度约为5mm的、具有一系列宽度的贴膜式狭缝。
所述的在构件10上有毛细管4插入孔,其插入孔上下端胶合橡胶套。
所述的物镜5的放大倍率10或20倍,数值孔径0.25或0.4。
所述的CCD采用带USB2.0接口的640×480阵列分布、RGB制式彩色输出的CMOS二维阵列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将“一种精确微量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提出的一般性测量方法实现为单一整体机构,即具有支持光学构件相对运动的机械结构,用电脑完成观察和测量取得计算结果的仪器,它价格低廉,并达到了较为准确地和方便地测量液体折射率的预期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各个运动副构件为刚性连接,光学构件的机械结构紧凑,工业化生产成本低、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2、物镜与CCD组成的视频输出系统实际放大倍率远大于100倍,景深小于0.009mm,测量精度高;且选用合适参数的毛细管、愈精密的位移测量装置、愈高分辨率的CCD可以得到更高的测量精度。
3、使用成本低廉的低功率、长寿命、波长580nm的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照明光源;LED采用纽扣电池,或锂离子可充电电池,或USB供电,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量原理图。其中,图1a毛细管清晰轮廓图,图1b毛细管焦线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光谱特性示意图,其峰值波长为580nm。。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路图,包括:光源1、短焦透镜2、狭缝3、毛细管4、物镜5、CCD传感器6、螺旋测微仪7、反射镜8、滑杆9、构件10、构件11、底板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1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