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离式定轴转动电炉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1205.7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91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尚平;刘剑雄;刘剑梅;杨晓玉;赵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D3/14 | 分类号: | F27D3/1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云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式定轴 转动 电炉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熔液的浇注装置,特别是定轴转动电炉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定轴转动的电炉为了将内部的金属熔液倒出,须将炉体倾转,电炉驱动装置必不可少。驱动装置的性能决定了倒出金属熔液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是倾转式电炉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常规的驱动装置有机械和液压两种。机械驱动方式是电动机经减速器驱动转轴,由转轴带动炉体倾转;液压驱动方式是通过与炉体铰接的油缸直接推动炉体,使之绕定轴倾转。
这两种驱动装置存在共同的问题是:
(1)驱动装置与炉体直接联接,在空间受限的场合,安装、维修都比较困难;
(2)由于感应电炉的发热是由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在金属内部的感应电涡流产生,而电炉总会有有漏磁存在,所以电炉附近的铁磁性装置本身就有发热的倾向。再加上金属熔液的辐射散热,电炉附近温度一般比较高,对于驱动装置(特别是液压驱动装置)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是极为不利的。
(3)为了减小压力油的沿程损失,液压站需靠近油缸安装,故油箱离电炉很近,(一般为3米~4米左右)受金属熔液的高温烘烤,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式定轴转动电炉驱动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维修容易,使用安全。可实现远程驱动,便于优化车间整体布局,并能改善动力装置工作条件,提高整套装置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在电炉上方的位置装有横梁,横梁上安装有钢绳、滑轮传动机构或链条、链轮传动机构,钢绳或链条的牵引端固结于电炉的偏离转轴轴线的位置,动力装置的传力点在钢绳或链条延伸离开电炉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绳、滑轮(或链条、链轮)传动机构中,动力装置有三种形式可供选用:
1.采用液压缸,使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传动机构中的动滑轮(或动链轮)铰接,通过活塞杆的运动带动牵引钢绳(或链条),驱动电炉绕转定轴倾转。
2.采用卷扬机,通过电机、减速器带动钢绳(或链条)卷筒转动,驱动电炉绕定轴倾转。
3.采用液压马达直接驱动钢绳(或链条)卷筒转动,驱动电炉绕定轴倾转。此种传动方式运动平稳、可实现无级变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电炉与驱动装置分离,炉前场地宽敞简洁,安装、维修性都大为提高。液压装置远离电炉,工作环境大为改善,提高了整套装置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油箱远离高温热源,火灾风险大为降低,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2)采用钢绳(或链条)传动后,液压装置的安装位置、方向都可以根据工作现场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自由调整,便于优化车间整体布局,实现文明生产。
(3)若将油缸换成电机驱动的卷扬机(或液压马达驱动的卷筒),还可以得到其他实施例形式,应用选择余地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电炉底座1、轴承座2、转轴3、电炉4、钢绳(链条)5、定滑轮(定链轮)6、横梁7、电机减速器(液压马达)8、卷筒9、卷筒轴承座10、动滑轮(动链轮)11、液压缸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实例为采用钢绳、滑轮(链条、链轮)传动机构驱动的分离式定轴转动电炉驱动装置。由液压缸12提供驱动力,电炉4上的转轴3由轴承座2固定在电炉底座1上,可绕转轴3的轴线旋转。液压缸和液压站安装在远离电炉的地方,横梁7上装有定滑轮(定链轮)6,其中动滑轮(动链轮)11与液压缸12的活塞杆铰接,钢绳(链条)5的一头固定在电炉4偏离转轴3轴线的位置。当液压缸12的活塞杆退回时,通过滑轮组(链轮组)收紧钢绳(链条)5,驱动电炉4绕转轴3转动。
如图2所示的另一种实例,动力装置也可采用电机驱动的卷扬机或液压马达驱动的钢绳卷筒,传动方式可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更容易实现车间的整体布局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1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