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节加热水量的热水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81196.1 | 申请日: | 2008-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5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卢诚;孙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G05B11/01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 地址: | 650093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加热 水量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热水器,尤其是一种可根据用户需要调节加热水量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水器大多由箱体,置于箱体内的电加热器构成。这种电加热器的热水器,必须将电加热器完全浸入水中,否则会因电加热器外露而将其烧坏。这种热水器不仅使用不方便,而且过多地加热出来的水使用不完会造成电资源的浪费,同时过多加热也会影响电加热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带来火灾隐患。因此,完全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加热水量的热水器,使之能按用户需求加热所需量的热水,节约用电,节约水资源,延长加热器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调节加热水量的热水器,它包括箱体,置于箱体内的电加热元件,置于箱体外的电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电源相连的信号放大器、继电器,以及置于箱体内不同水位处的传感器。以便通过水位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不同水位的信号放大后,驱动对应的继电器工作而加热对应量的水,实现不同水量的加热控制。
所述电源为由二极管D1、D2、D3、D4构成的桥式整流器,其正极分别与电容C、稳压二极管ZW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的输入1脚相连,其负极分别与电容C、稳压二极管ZW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的接地3脚和三极管BG1、BG2、BG3的发射极相连,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的输出2脚分别经继电器J1、J2、J3的线圈与三极管BG1、BG2、BG3的集电极相连,同时还经电阻R1、传感器SW1、SW2、SW3的常开触点与三极管BG1、BG2、BG3的基极相连,加热元件R2、R3、R4、R5、R6、R7的一端均与交流电源一端相连,加热元件R2、R5的另一端互连后经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与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加热元件R3、R6的另一端互连后经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与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加热元件R4、R7的另一端互连后经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与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是:通过水位传感器采集所加热的水位信号后,根据此水位信号驱动相应的继电器工作,使对应的加热电路工作,既不浪费电,又不浪费水,同时还保护电加热元件不会因外露而被烧坏,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效防止因加热元件过烧而引起坏线损坏或火灾等事故,保障用电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调节加热水量的热水器,它包括箱体1,置于箱体1内的电加热棒2和水位传感器4,所述加热棒2内按不同高度设置对应的加热电阻件3,即R2、R3、R4、R5、R6、R7,加热电阻3通过导线引出后与箱体外的交流电源相连,所述水位传感器4按不同高度设置,并通过导线引出与箱体外的信号放大器5相连,箱体外还设有继电器6;所述电源7为由二极管D1、D2、D3、D4构成的桥式整流器,其正极分别与电容C、稳压二极管ZW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的输入1脚相连,其负极分别与电容C、稳压二极管ZW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的接地3脚和三极管BG1、BG2、BG3的发射极相连,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的输出2脚分别经继电器J1、J2、J3的线圈与三极管BG1、BG2、BG3的集电极相连,同时还经电阻R1、传感器SW1、SW2、SW3的常开触点与三极管BG1、BG2、BG3的基极相连,加热元件R2、R3、R4、R5、R6、R7的一端均与交流电源一端相连,加热元件R2、R5的另一端互连后经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与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加热元件R3、R6的另一端互连后经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与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加热元件R4、R7的另一端互连后经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与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如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1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