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主动转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80992.3 | 申请日: | 2008-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35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谭曦;刘强;曹祥;熊海;张睿;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2D7/04 | 分类号: | B62D7/04;B61F5/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51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主动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设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搬运车辆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现有的有轨物料搬运车辆大部分自身都不具备转向及岔道行驶功能,只能在直线轨道上运行,不能在弯道上自动转弯行驶。实际应用中,有一些能在带岔道的轨道上转弯行驶的车辆,但其转弯并不是车辆自身具有转向功能,而是依靠外力将轨道扳动道岔后,车轮沿着人工导引的轨迹行走。这种依靠改变轨道路线来实现转弯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轨道结构设计较复杂,二是需要人工或控制系统频繁地扳动岔道来控制车辆的行驶路线,影响工作效率,也增加了自动控制的过程,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高效物流系统的需求。也有一些厂家使用可主动转向的轨道小车,但其转向需要依靠一套复杂的气动机构来完成,需要在车辆上增加空气压缩设备,对动力要求高,结构复杂而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车辆自身具备转向功能,能够自如地在直道和弯道上自动行驶,并且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占用空间小的车辆主动转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辆主动转向装置,包括一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上通过回转支承轴承连接安装有横向的前支架和后支架,在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外侧安装有转向机构,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由行走电机驱动的行走车轮;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安装于行走车轮两侧的固定导向轮,安装于基座上的由转向电机驱动并可沿轴心转动的转盘,铰接在转盘上的连杆机构,铰接在连杆两端的转臂,转臂的一端安装在固定轴上,另一端安装有活动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当车辆通过弯道时,转向电机动作,驱动转盘牵动连杆机构和转臂动作,从而带动活动导向轮向外摆动。活动导向轮摆动到位后,与固定导向轮配合,夹住轨道上的导向板,使车辆在导向轮的引导下实现转向。由于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回转支承轴承与支撑框架铰接连接,使得前后行走车轮的转向互相独立,从而可以获得较小的转弯半径,使车辆转弯灵活自如。加之自身带有驱动动力,使得本实用新型自身具备转向能力,不需要依赖人工改变轨道实现转向。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工作可靠。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大简化轨道的设计。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轨道上行驶的示意图;
图3是轨道的A-A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支撑框架1,在支撑框架上通过回转支承轴承4连接安装有横向的前支架2和后支架3,在前支架2和后支架3的外侧安装有转向机构,两端分别对称安装有由行走电机7驱动的行走车轮5,行走车轮5安装在车轮座18内;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安装于行走车轮两侧的固定导向轮6,安装于基座8上的由转向电机9驱动并可沿轴心16转动的转盘15,铰接在转盘上的连杆机构13、14,铰接在连杆两端的转臂11、12,转臂的一端安装在固定轴17上,另一端安装有活动导向轮10。固定导向轮安装在车轮座18的两侧。两个行走电机7固定在车轮座的内侧。支撑框架1上面可以根据被搬运物体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输送载体,如辊道输送机、链式输送机等。
如图2所示,将本实用新型安放在轨道19上,轨道如图3所示由行走支撑板20和在支撑板外侧的直立的圆弧状导向板21组成。
工作过程如下:车辆在行走过程中,当需要转向时,启动转向电机9转盘15沿轴心16转动,牵动转臂11、12、连杆13、14,从而带动转向机构上的活动导向轮10向外摆动。活动导向轮10摆动到位后,与车轮座18上的两个固定导向轮6一起配合,夹住轨道上的导向板21,使前支架2或后支架3在三个导向轮的引导下向前运动。当车体移动至弯道处时,前支架2或后支架3在圆弧状导向板21的引导下,绕着圆弧状导向板转动,通过它们与支撑框架1铰接的回转支承轴承4,牵动支撑框架1实现转向动作。为了使车体能够流畅地通过弯道,两个独立驱动的行走车轮5将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速度匹配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未经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0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漆水洗台专用风机
- 下一篇:一体化H管灯电子镇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