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80282.0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5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单红波;苏善德;赵焱明;陈喜宝;朱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48/12 | 分类号: | F16H48/12;F16H4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张燕华 |
地址: | 100076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嵌式 防滑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速器,尤其涉及一种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越野汽车等多采用传统的普通行星齿轮式差速器和强制锁止式差速器。其中,前者由于两输出扭矩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特性,极易造成车辆在不良路面上打滑,失去牵引力;后者如果未及时锁死,则车辆可能失去牵引力,如果未及时解锁,将造成转弯困难、轮胎加速磨损、传动系统零件过载、功率循环。因此,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上述两种差速器已经不能满足越野汽车等车辆的使用要求,必须研发自锁防滑差速器。
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自上个世纪30年代发明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成为自锁防滑差速器的一种主要型式。但其因为结构复杂、成本高等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差速性能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的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十字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纵轴内孔设有第一卡槽,两侧端面上设有倒梯形传力齿;
中心环,设置在所述十字轴的纵轴内孔中,其两侧端面上设有正梯形操控齿;
输出齿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轴向孔内;
半结合齿套,设置渐开线内花键,其与十字轴倒梯形传力齿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倒梯形传力齿,与中心环正梯形操控齿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正梯形操控齿或正梯形倒角操控齿,半结合齿套的内孔上设有环槽;
弹簧座,设置在半结合齿套的环槽内;
弹簧,设置在输出齿套与弹簧座之间。
上述的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其中,所述半结合齿套与所述输出齿套通过花键相联接。
上述的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其中,所述中心环的外圆柱面上设有第二卡槽,通过安装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的一卡簧轴向定位。
上述的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其中,十字轴纵轴端面上的倒梯形传力齿在周向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相邻两齿齿根间距大于单个齿顶宽。
上述的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其中,所述十字轴倒梯形传力齿齿高小于半结合齿套倒梯形传力齿齿高。
上述的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其中,中心环正梯形操控齿齿数与十字轴倒梯形传力齿齿数相等且周向均布。
上述的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其中,所述半结合齿套上,正梯形操控齿与倒梯形传力齿一一对应,且相对应齿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但正梯形操控齿所在平面凸出于倒梯形传力齿所在平面。
上述的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其中,所述半结合齿套上,正梯形倒角操控齿的基齿为倒梯形传力齿的径向等高延长齿。
上述的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其中,十字轴倒梯形传力齿齿根线垂直并通过其内孔的轴线,其齿顶线与齿根线平行;半结合齿套的倒梯形传力齿齿顶线垂直并通过其花键孔的轴线,其齿根线与齿顶线平行;中心环正梯形操控齿齿顶线垂直并通过其外圆的轴线,其齿根线与齿顶线平行;半结合齿套正梯形操控齿或正梯形倒角操控齿的齿顶线垂直并通过其花键孔的轴线,其齿根线与齿顶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壳体的通用性设计拓宽了差速器的应用范围;不设置消声环确保了差速运动的可靠性,从而简化其内部结构,降低了成本;半结合齿套的结构型式和工艺性更趋合理,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降低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十字轴、半结合齿套、中心环齿形的合理优化加强了受力均匀性和传递平稳性,同时也保证齿的挤压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牙嵌式自锁防滑差速器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图2c为半结合齿套齿形一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3a、图3b、图3c为半结合齿套齿形另一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4a、图4b为中心环齿形结构图;
图5a、图5b为差速运动分析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左壳体 1’ 前壳体
2 右壳体 2’ 后壳体
3 十字轴 4 中心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0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量手先导阀
- 下一篇:发动机变阻尼悬置减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