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于家庭使用的杠铃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0167.3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36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琳钢 |
主分类号: | A63B21/072 | 分类号: | A63B21/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自清 |
地址: | 100078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家庭 使用 杠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健身运动器材,具体说涉及一种杠铃。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身运动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的,众多体育器材超出了专业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范畴,大量进入健身房和家庭。用于举重锻炼的杠铃便是在家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所称杠铃,包括用于双手握持的举重杠铃和单手握持的哑铃。人们对进入家庭使用的杠铃在造型和外观方面有了更多美学和个性化的要求。目前体育用品市场上杠铃的品种繁多,有钢制的及塑料材质的,其基本结构包括用于手握的杠铃杆和与杆活动连接的配重片。配重片为圆片形,中央设有能顺利套入杠铃杆的固定孔。配重片除作杠铃配重外没有其他功能和用途。因此,进入家庭的杠铃在不作举重锻炼时,为其存放要占用不少空间,给人以累赘的感觉。这一缺点也限制了杠铃在家庭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杠铃的结构和造型进行改进,在保持杠铃功能的前提下,将其拆装后可以用作具有美感的室内陈设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将杠铃杆设计为相连结的左、中、右三部分,中间的手握杆为适合手握的直杆,左右两部分为相对称的叉形结构,各叉枝的走行均与手握杆相平行,叉枝末端并设有固定配重片的固定结构;配重片在边缘部设有与叉枝相适应的固定孔。使用时将配重片的各个固定孔分别套入杠铃杆的叉枝,并以固定结构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杠铃片的中央大孔改为边缘部小孔,大大减少了固定孔对视觉完整性的影响,配重片的立面变得相对完整而开阔,适于作各种美学处理。配重片的立面可以为平面,用于涂画或张贴画面;配重片的立面也可以制作成浮雕面或透雕面。多个配重片在保持其重量规格的前提下,其立面可以制作成不同的造型,或装饰不同的图案画面。在杠铃不使用时,拆装配重片挂于墙上或陈于柜中,成为有特异性和美感的陈设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杠铃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杠铃配重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部件或部位为,1—手握杆;2—配重片镶嵌叉;3—叉枝;4—叉枝末端螺纹5—固定垫片;6—螺帽;7—配重片;8—配重片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杠铃由杠铃杆和配重片7组成。杠铃杆为相连结的左、中、右三部分。中间的主体部分为适合手握的直杆,称手握杆1;左、右两部分为相对称的叉形结构,称配重片镶嵌叉2。配重片镶嵌叉2为一U形金属条棍,U形条的底部中央与手握杆1的端部连接;U形条的两端部形成两叉枝3,各叉枝3的走行均与手握杆1相平行。叉枝3末端设有罗纹4,在装配配重片7后以螺帽5固定配重片7。在螺帽5与配重片7之间可以加垫固定垫片6。可以在相对的两个叉枝3使用一条长条形固定垫片6,以提高杠铃的整体性。当两个叉枝使用一条长条形固定垫片6时,在一条叉枝3的末端设置卡口,另一条叉枝3的末端设置罗纹。
配重片镶嵌叉2也可以为两个U形金属条棍构成,两U形条的底部十字形交叉,与手握杆1的端部连接;两U形条的端部形成四支叉枝3。
配重片镶嵌叉2与手握杆1之间可以铸造、焊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螺纹连接的分体式活动连接结构。前者有较高的牢靠度,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后者拆卸后便于存放。
配重片7总体为圆形,也可以设计为方形或多边形。配重片7边缘部设有与叉枝3相适应的固定孔8。
实施例2 杠铃杆左、右两部分为相对称的叉形结构,称配重片镶嵌叉2。配重片镶嵌叉2的主体为能够承重的圆板或车轮状结构,圆板中央与手握杆1的端部连接。圆板周边部设置2~4个叉枝3。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琳钢,未经王琳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0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均温板及其支撑结构
- 下一篇:电脑机箱之PCI卡免锁螺丝卡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