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男士卫生内裤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80131.5 | 申请日: | 2008-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6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苏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晏磊 |
| 主分类号: | A41B9/02 | 分类号: | A41B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滑春生 |
| 地址: | 100024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男士 卫生 内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男士卫生内裤,是一种避免在小便时用手接触生殖器的男士内裤,包括三角内裤和平脚内裤。
背景技术
现有男士内裤的结构多种多样,无论是其功能和结构怎样改变,但是都存在着在小便时需要用手接触生殖器,用手将生殖器从内裤的上边、小便口或裤脚送出,小便后再送回裤内。对于没有小便口的内裤,还需要另一只手捏住内裤的上边,将内裤的上边向下拉动。上述的小便的过程至少有一次用手接触生殖器,造成用手与生殖器的相互污染,尤其是不能用洗手液洗手的卫生间,很可能将手上携带的病菌直接或间接传到生殖器上而引起疾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男士卫生内裤,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小便时手接触生殖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裤体和松紧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裤体的前部的内侧设有隔离手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小便时一只手或大拇指和食指伸入手套内后再将生殖器送出和送入内裤,避免手与生殖器接触;另一只手在向下拉动内裤上边时,将大拇指插入设在内裤上边内侧的下拉指套内,避免手与内裤的内侧接触。本实用新型不改变使用者的小便动作习惯,完全避免了病菌的传播,具有安全卫生,舒适美观,易于推广应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反面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正面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反面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正面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正面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旋转180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包括裤体2和设在上边的松紧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裤体2的前部的内侧设有各种结构的隔离手套4。
参见图1和图2,该实施例的隔离手套4为分别用于插入大拇指和食指的V形二指套,在所述的裤体2前部的右半部(左或右相对于使用者而言,下同。也可设在右半部,适于用左手习惯的使用者)设有纵向(略有倾斜)的开口3,所述的二指套4的根部缝合在该开口3的周边。
还可在所述的裤体2的前部的上边内侧与所述的隔离手套相对的部位(左半部)设有下拉指套5,该下拉指套5的开口在上边。
该实施例在使用时,先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从裤体2的外面的开口3插入二指套4内,然后用左手的拇指插入下拉指套5向下拉动裤体,再用二指套4内的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持握生殖器进行小便。
参见图3和图4,该实施例的隔离手套4为大拇指单独分离的手掌套,该手掌套的口部的上边连接在所述的裤体2前部右半部(也可在左半部)内侧的上边。也可在所述的裤体2的前部的左半部的上边内侧设有下拉指套5,该下拉指套5的开口设在上边。
该实施例的隔离手套4也可向下移动到裤体2纵向的中部(参见图5),隔离手套4的开口可以设在裤体2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外侧时需要在裤体2的前部开口(未图示),将隔离手套4的口部缝合在裤体开口的周边(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类似)。
参见图6~图8,该实施例的隔离手套4为大拇指单独分离的手掌套或用于插入大拇指和食指的V形二指套,该隔离手套4连接在一个夹层6的中部下边,该夹层6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裤体2上部的左边和右边,该夹层6的上边设有与裤体2的松紧带1一体的夹层松紧带8。裤体2的前部采用单独的松紧带7,松紧带7比夹层松紧带8略松弛。裤体2前部的上边略有下凹(弧形),下凹的程度不能露出隔离手套4的上部,该下凹边的作用是在小便时方便生殖器的取出和送入。
在裤体2的前部左半部上边设有下拉指套5。
该实施例采用夹层6连接隔离手套4,使隔离手套4具有更大的移动自由度,使用时,插入隔离手套4内的手或手指更方便移动。
本实用新型液适用于各种在裤体2的前部中间设有小便口的内裤。对于设有小便口的内裤,可以去掉下拉指套5,也可保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晏磊,未经苏晏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01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