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内燃机可变气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9101.2 | 申请日: | 2008-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90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学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学功 |
主分类号: | F01L9/02 | 分类号: | F01L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内燃机 可变 气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摩及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内燃机为发出更大的功率,其转速越来越高,转速范围越来越宽;为实现更好的换气,这就要求配气相位可变才能满足各种工况的需要。为此许多内燃机采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一般采用凸轮相位可变的可变气门机构;但这种可变气门机构进气持续角不变,虽然高速时可能加大进气迟闭角,但气门叠开角减小,不利于高速时进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凸轮轴驱动主缸活塞运动产生压力油,并由产生的压力油推动气门活塞,实现气门的开启;靠齿圈、齿条控制主缸调节筒的位置,来控制主缸向气门油缸供油的时间和数量,进而控制气门的启闭时间和升程,实现连续改变配气相位。可以方便的根据各种工况的需要改变气门的开启时间和开度,实现最佳配气相位。并可独立控制进气门迟闭角的大小,减小进气行程时气缸内的负压,使泵吸损失减小;达到节能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体构造由气缸盖、气门、气门活塞、气门活塞缸、主活塞、主活塞缸体、凸轮轴、气门弹簧、主活塞弹簧、节流阀、调节筒等组成。其中,气门活塞制成圆桶形,置于气门活塞缸内,与气门尾部固定在一起,并设使其回位的气门弹簧;气门活塞缸为桶形,固定在缸体上用油管与主活塞缸体相连。主活塞缸体为圆筒形,其上开有出油孔,下端接带单项阀的进油管,用螺钉固定在气缸盖上。主活塞为圆柱形,置于主活塞缸体内;主活塞下端设用于使其回位的主活塞弹簧,调节筒套在主活塞缸体外,并可相对转动;上部接触出油孔部位制成斜面,下端制有一齿圈,齿圈与调节筒齿条相啮合由步进电机驱动以控制气门启闭时间。节流阀与输油管单向阀并联,装于气门活塞缸与主活塞缸体之间,并用齿圈与节流阀齿条相啮合,由步进电机驱动以调节其开度。
工作原理:内燃机工作时,油泵将内燃机的润滑油通过主活塞缸体上的进油管经单向阀送入主活塞缸体内,使主活塞缸体内充满润滑油,多余的润滑油则从出油孔排出。凸轮轴转动时,凸轮将主活塞向下推,当主活塞下端运动到调节筒斜面的上边缘未将出油孔封住位置时,缸内的油从出油孔排出;主活塞缸体内的压力并不升高,气门活塞不动,气门在气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当主活塞下端运动到调节筒斜面的上边缘将出油孔封住位置时,主活塞缸内的油不能从出油孔排出;主活塞缸体内的压力升高,油经输油管进入节流阀和输油管单向阀;然后进入气门活塞缸推动气门活塞,打开气门,使气体通过气道进入或排出燃烧室,实现换气。换气结束后气门活塞、主活塞分别在气门弹簧、主活塞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位。此时输油管单向阀关闭,气门活塞缸内的油只能通过节流阀流回主活塞缸体内;当内燃机小负荷工作时,由步进电机驱动节流阀齿条,调节节流阀开度,可以控制气门活塞缸内的油流回主活塞缸体内的速度,使气门活塞晚于主活塞回到原位;进气门迟闭角变大,减小进气行程时气缸内的负压,使泵吸损失减小。内燃机控制系统可根据内燃机的转速、负荷和尾气检测结果,控制步进电机驱动调节筒齿条动作,从而转动齿圈,带动调节筒转动,而改变斜面上边缘与出油孔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气门的开启时间和开度,实现最佳变配气相位。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中1单向阀、2进油管、3调节筒齿条、4节流阀齿条、5节流阀、6输油管单向阀、7调节筒、8主活塞缸、9凸轮轴、10主活塞、11出油孔、12气门活塞缸、13气门活塞、14气门弹簧、15气门、16气缸盖、17气道、18斜面、19主活塞弹簧、20输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气门活塞置于气门活塞缸内,与气门尾部固定在一起;气门活塞缸、主活塞缸体用螺钉固定在气缸盖上;主活塞置于主活塞缸体上部,上端与凸轮轴接触,主活塞下端装主活塞弹簧。节流阀与输油管单向阀并联,装于气门活塞缸与主活塞缸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学功,未经蔡学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9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