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池双液蓄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79044.8 | 申请日: | 2008-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0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 |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1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 地址: | 475001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池双液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双池双液蓄电池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化学能源广泛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的发动,还作为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等重要领域中设备的备用电源。
现有的铅酸蓄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一贮有稀硫酸电解液的电解池11;该电解液池11内设置有二氧化铅(PbO2)正极极板12,与阳极板间隔放置的金属铅(Pb)负极极板13,其电化学表达式为:(一)Pb|H2SO4|PbO2(+)。
这种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解液池内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硫酸与电极板(铅板)发生化学反应,正、负极板放在同一池中产生电能,每一个电解液池产生2伏的电压、若干个电解液池串联可输出6伏、12伏等。
这种结构的铅酸蓄电池这种结构的铅酸蓄电池,造价低廉,原料易得,使用可靠,一直是化学电源中产量大、应用范围广的产品。
但该结构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其一,由于正负极板放在同一个格池内,虽然加装了绝缘膜防止极板短路,但电解液却是一种良好的导体、电能会从正极板还原到负极板上去,也就是蓄电池自身的“放电”现象不可避免,这是现有蓄电池存在的一大弊端。其二、现有蓄电池的另一个缺陷就是“断路”,也就是蓄电池极板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板铅粉就会脱落到格池底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造成了极板与负极板的短路,蓄电池也就报废了。其三、负极易形成粗大坚硬的硫酸铅结晶,很难充电,称之为负极钝化,或不可逆硫酸盐化,影响蓄电池容量和寿命。
现有的镉-镍碱性蓄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一电解池21,其中贮有KOH或NaOH水溶液作为电解液;该电解液池11内设置有氧化镍(NiOOH)正极极板22,与阳极板间隔放置的金属镉(Cd)负极极板23,其电化学表达式为:(一)Cd|KOH(或NaOH)|NiOOH(+)
这种碱性蓄电池优势:镉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比锌、铁、铅更具有优越性,镉电极不易钝化,充、放电效率比较高。
该碱性蓄电池的缺陷:作为蓄电池正极的氧化镍电极,在充足电时极板上生成大量不稳定的NiO2,如果此时不是立刻使用使之放电,而是放置备用则NiO2会自然分解,损失自身电能。
现有的Li-MnO2锂有机电解质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一电解池21,其中贮有有机溶剂电解液;该电解液池11内设置有氧化锰(MnO2)正极板正极极板22,与阳极板间隔放置的金属锂(Li)负极极板23,其电化学表达式为:(一)Li|有机溶剂电解液|MnO2(+)
该锂蓄电池优势:锂负极电压平衡,低温性能好,贮存寿命长,锂的利用率高达100%
该锂蓄电池缺陷:正极物质导电性能差。
综上所述,已有的蓄电池均为单池单池蓄电池,各自有其优势,也有其自身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蓄电池的不足之处,设计出一种双池双液蓄电池结构,,而保留已有蓄电池的优势,具有充电效率更高,电性能较好,大电流放电性能好,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池双液蓄电池,包括贮有电解液的电解池、正极板和负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石墨导电板;所述电解池中设置有隔板,将电解池分隔成两个池体,一个池体贮有酸性电解液,一个池体贮有无机或有机电解液;该酸性电解液池体中设置有所述正极板及石墨导电板;该无机或有机电解液池体中设置有所述负极板及石墨导电板;所述两个池体的石墨导电板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并由带有开关的导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负极池中的负极板与无机或有机电解液反应产生电子,正极池中的正极板与酸性电解液反应产生正电荷,将放置在正负极池中的石墨导电板电连接,组成单体电池产生电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克服了酸性蓄电池难以避免的负极钝化现象,充电效率更高,具有较好的电性能。极板不会发生自溶解。正极避免了碱性蓄电池自然衰减现象,大电流放电性能好,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单池单液蓄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酸碱双液蓄电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酸碱双液蓄电池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未经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9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