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太阳能集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78577.4 | 申请日: | 2008-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31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鄢毅平;阎庆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 地址: | 10244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一体化 太阳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可与建筑物一体化,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应用于建筑物表面来集热并提供热水。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主要是在建筑物上安放太阳能热水器,现有的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真空管集热,最大限度的实现光热转换,经微循环把热水传送到保温水箱里,通过专用管路至用户,控制系统把自来水通过控制阀、控制仪等送至太阳能集热管以达到自动化控制,辅助电加热安置在水箱里,以备阴、雨、雪天使用,节电的同时又充分的利用了太阳能,是现在社会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集热方式。也有人提出将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但也只限于建筑物设计时附加太阳能装置,多数是将真空管式的太阳能装置安装在建筑物上,最终的太阳能装置与建筑物仍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物与太阳能集热一体化的目的。目前普遍应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装置由于采用真空集热管进行太阳能收集,因此成本很高,很难得到农村地区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该装置将太阳能集热与建筑物材料相结合并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可以为用户提供热水。
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管道、管翼两部分。管道分布于管翼之间,并管道、管翼一体成型,管壁和管翼吸收太阳能,管道中的冷水由入水管提供,加热后的热水通过出水管进入用户。
本实用新型将太阳能利用与建筑材料生产相结合,可以是橡胶、塑料或者金属材料成型,使太阳能利用装置成为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在具备太阳能集热的同时还具有建筑材料所应有的功能,该装置对于冬季气温高于零度的区域可以四季使用其提供热水,而对于冬季气温低于零度的区域只能在春、秋、夏三季提供热水。本装置本身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除可提供热水外,还具有建筑物本身应该具有的防水和保温的作用,起到节省能源,提高建筑物舒适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装置的管道和管翼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
1管道 2管翼 3入水口 4出水口
5管壁 6进水管 7出水管 8胶粘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管道1和管翼2两部分,管道1两端分别为入水口3和出水口4,管道1和管翼2一体成型制造,可以是橡胶、塑料和金属等材料,该材料可以吸收太阳能集热,并且将管道1和管翼2设计为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保证管道1和管翼2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在冬季和夏季的时候都可以具有良好的液体密封。管道1分布于管翼2之间,如图2所示是管道和管翼的截面图,管翼2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吸收并储存太阳能,并且是具有一定的建筑材料功能的部件,也是主要的吸收太阳能部件。管翼2和管壁5可以吸收太阳能集热,管道1中的冷水吸收管壁5和管翼2集中的太阳能热量而变成热水,热水流入出水管3后进入用户,储存在保温水箱内备用。
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在入水口3端连接有进水管6,在出水口4端连接有出水管7,进水管与自来水相通,自来水控制系统提供的冷水通过进水管6进入管道1中,经管壁5和管翼2加热后的热水流到出水管7,出水管7接入保温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每个集热装置包括一个管道1和两个管翼2,使用时将管翼2之间胶粘在一起,如图3所示,胶粘后形成一个胶粘带8;所述的每个集热装置也可以包括几个管道1和几个管翼2,也是若干的管翼2相互胶粘形成大面积的防雨隔热材料,作为建筑物房顶或墙壁的一部分,铺设在建筑物的表面,具有集热面积大,成本低的优点。
对于阳光充足的地方都可以根据房顶和墙壁的面积大小,设计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管道1和管翼2进行拼接,并在拼接处用胶粘接形成胶粘带8,铺在房顶上具有和瓦同样的防雨功能,可以普遍的应用于农村地区的建筑物房顶。
在冬季气温低于零度的区域,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在春、夏、秋三季提供热水;在冬季气温高于零度的区域,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四季提供热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未经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8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多媒体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输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