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结合部构造后的圆形针织机送纱皮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8515.3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6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海浪 |
主分类号: | F16G3/12 | 分类号: | F16G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军;张 瑾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芦***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结合部 构造 圆形 针织机 皮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传动皮带,特别是指一种改进结合部构造后的圆形针织机送纱皮带。
背景技术
针织机主要是借皮带转轮与传动皮带来传动,中国台湾新型公告第00178187号中揭示了一种“针织机皮带转轮结构改良”(参见1992年02月01日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该针织机皮带转轮结构改良的转轮由上环座,转动环,下环座及螺丝所构成;转动环外缘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凸柱,该转动环置于下环座上的环型沟槽内再使用螺丝将上、下环座螺合并将转动环固定于内,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凸柱则凸出于阶级环体外缘,配合传动皮带作转动。中国台湾新型公告第00077934号中揭示了一种“针织机传动皮带新颖结合构造”(参见1986年06月01日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其特征为该皮带的一端两侧边冲切成朝外凹口而使之形成穿套卡合端,另一端则冲切形成具被穿套的卡合孔端部,再在该被穿套的卡合孔朝内形成适当长度的细缝沟,借该穿套卡合端部插入该细缝沟,后再旋转90度,即可使卡合端部扣入卡合孔内,完成皮带的结合。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00178187号中揭示了一种皮带转轮,其使用的传动皮带A为间隔设有配合该专利皮带转轮凸柱的穿孔B,请参阅图1所示,该传动皮带A的两端在结合时,分别将两端结合部位厚度剖去一半,再在结合端C上涂粘结剂再予加温热焊而结合成无端皮带使用,此种结合方式工序较繁杂、耗时且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结合部构造后的圆形针织机送纱皮带,具有快速结合且经济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改进结合部构造后的圆形针织机送纱皮带,包括有皮带,该皮带间设有齿孔,所述皮带两端的待结合部分为公端与母端,所述公端的待结合处外缘设有卡制部,所述皮带母端相对于所述卡制部处相对开设有所述公端与母端结合后所述齿孔能上下重叠,并与所述公端卡制部卡制定位的定位卡槽。
本实用新型能简化皮带的结合工序,具有皮带结合快速且经济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皮带结合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皮带公端与母端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皮带公端与母端结合后的正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A 传动皮带 B 穿孔
C 结合端
1 皮带
10 齿孔 11 公端
12 母端 13 卡制部
14 定位卡槽 15 缩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首先,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皮带1间设有齿孔10,皮带两端的待结合部分为公端11与母端12,公端11的待结合处外缘设有卡制部13,皮带母端12相对于卡制部13处相对开设有定位卡槽14,结合后的公端11、母端12上的皮带齿孔10能上下重叠,借公端11穿过母端12上的定位卡槽14(因为皮带为可挠性材料制成,稍将皮带公端11向内弯折缩小其宽度,即可顺利穿过皮带母端12的定位卡槽14),再借皮带公端11外缘的卡制部13与皮带母端12的定位卡槽14来卡制定位,从而将皮带两端结合成无端皮带,本实用新型能简化皮带的结合工序,具有皮带结合快速且经济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中皮带公端11的端末外缘设有缩部15,利用该缩小的皮带公端11的端末部,以易于穿设入皮带母端12的定位卡槽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海浪,未经曹海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8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芯片卡弹出机构的电子装置
- 下一篇:电连接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