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子线圈绕线模卸线工装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8252.6 | 申请日: | 200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8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曲治国;郭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源 |
地址: | 0445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线圈 绕线模卸线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电机线圈绕制工具,具体为一种定子线圈绕线模卸线工装。
背景技术
工厂传统定子线圈绕线模从结构上主要分为两种:即固定式定子线圈绕线模和可调式定子线圈绕线模。这两种定子线圈绕线模绕完线后,卸线方式一致,即使用白布带和板手(起子)将梭形线圈从绕线模的绕线模芯上翘出。由于绕线模芯端面和底板是垂直装配的状态,翘出的梭形线圈容易使鼻部内R处和直线绝缘破损(如附图1所示意),如果有且绝缘破损长度不超过2.65mm,则可进行修补。修补方法:1、直线部分用0.05×15聚酰亚胺粘带在破损处平包两次;弯曲部分用0.05×9聚酰亚胺粘带在破损处1/2叠包两次。2、每只线圈不能超过两个修理点,如果有两处破损,且在两个连续匝数的同一位置,线圈报废。3、每台线圈绝缘破损修补不能超过6支。造成定子线圈绝缘等级降低,也给后工序增加了不必要的修补工作。技术引进产品的定子线圈绕线模虽然加装了卸线装置,但由于固定方式和结构的不理想,不能调整为其他产品的绕线尺寸,只能在特定的一种产品上应用,无法全面推广。为解决定子线圈绕线卸线后,梭形线圈鼻部内R处和直线绝缘破损问题,成为工艺难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定子线圈绕线受到装卸工具的限制导致容易损坏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定子线圈绕线模卸线工装。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定子线圈绕线模卸线工装,包括带有连接螺杆和线夹的底板,底板上设有两个T形槽,一边的一个T形槽上设有外端为梭形的左绕线模芯,另一边的T形槽内设有外端为梭形的卸线工装,绕线芯模通过螺栓和底板连接固定,卸线工装包括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斜面,在固定块上设有外端为梭形的右绕线模芯,右绕线模芯下设有斜面,右绕线模芯和固定块的斜面相互对接,右绕线模芯上设有长孔,锁紧扳手穿过右绕线模芯的长孔和固定块穿接,锁紧扳手下端与固定块螺纹连接。
使用的时候将底板和绕线机卡盘通过连接螺杆固定住,然后开始在左绕线模芯和右绕线模芯上绕制梭形线圈。当梭形线圈达到标准后将锁紧扳手松开,右绕线模芯即可在固定块上向内滑动,左绕线模芯和右绕线模芯之间距离变小,梭形线圈可被轻松取下。
本实用新型中左绕线模芯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可以调整梭形线圈绕线内长;底板上有两组T型槽,两个绕线模芯可以槽内滑动和固定。卸线工装是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可以调整梭形线圈绕线内长,绕完梭形线圈打开锁紧扳手,由绕线模芯受到梭形线圈挤压和拉簧的作用向内位移,梭形线圈轻松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不同:原可调式定子线圈绕线模无卸线装置,使用白布带和板手将梭形线圈从绕线模的模芯上翘出;引进产品定子线圈绕线模有卸线装置,但由于固定块焊接在绕线底板上不能移动,结构为不可调式,只能在特定的一种产品上应用。本实用的固定块在绕线模底板上可以进行绕线尺寸长短的调整,结构为可调式,打开锁紧扳手绕线模芯可以移动。定位方式不同:引进产品定子线圈绕线模绕线模芯的定位方式为定位钉定位,定位的接触面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定位时需要较大的压紧力,防止绕线时绕线模芯受力向后位移。改进后绕线模芯的定位方式为斜面定位,定位的接触面较大为面接触,定位时不需要较大的压紧力,绕线模芯受力后不会向内位移。卸线方式不同:原定子线圈绕线模无卸线装置,绕完线后,使用白布带和板手将梭形线圈从绕线模上翘出。改进后的卸线装置与引进产品卸线方法相似,定位方式不同。绕线合格率不同:原定子线圈绕线模绕出的梭形线圈,平均每台都有5~7支鼻部内R处绝缘破损,合格率为93.05%~90.27%。改进后与引进产品的合格率相同为100%。推广性不同:引进产品定子绕线模的卸线装置,由于结构和定位方式的局限,不能满足其他产品的绕线尺寸的调节;原有绕线模虽可以调节尺寸,但无卸线装置,鼻部内R处和直线绝缘破损较多。两种结构不能全面推广。改进后的可调式定子线圈绕线模卸线工装,即可以进行卸线;又能满足其他定子线圈梭形绕线尺寸的调整,鼻部内R处和直线绝缘破损率为零,实现了一模多用。此结构完全可以全面推广所有定子线圈绕线模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反映定子线圈梭形鼻部内R处绝缘破损位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卸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中:1-线夹,2-底板,3-左绕线芯模,4-螺栓,5-连接螺杆,6、7-T形槽,8-固定块,9-锁紧扳手,10-右绕线模芯,11-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8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