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法兰多室镁合金精炼坩埚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8122.2 | 申请日: | 200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20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唐靖林;黄雨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市镁淇荣智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26/22 | 分类号: | C22B26/22;F27B14/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71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法兰 镁合金 精炼 坩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镁合金精炼保温设备,具体为一种双法兰多室镁合金精炼坩埚。
背景技术
镁合金作为一种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新型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热导电性好、兼有良好的阻尼减震和电磁屏蔽性能;同时切削加工性能优良、铸造性能好、易回收利用等系列优点,随着加工技术的突破和价格的大幅度下降,镁合金已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各种领域。
鉴于镁合金的种种优点,镁材料生产企业也在日益增多。中国是世界上镁资源大国,镁产量已占全球的70~80%,然而却不是镁工业强国,工艺和设备的开发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大,而且由于镁合金化学性质活泼,属易燃易爆材料,针对镁合金种种特殊要求,目前市场上能满足这种要求的生产设备却有待开发,这也是阻碍我国镁合金生产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镁合金的精炼工艺和加工设备的是镁合金产品最根本的保证,其中较纯净的镁液是镁合金产品特性最根本性的保证,镁合金液中含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杂质会严重影响镁合金的品质及产品的可靠性,因此镁必需进行精炼处理,精炼的目的是消除合金中的夹杂物以获得较纯的金属,从而提高镁合金的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
目前镁合金熔体的精炼方法在工业上通常采用溶剂精炼法处理,这种溶剂可将夹杂物吸附或与其它高熔点杂质形成高熔点金属中间化合物而沉降于炉底。这些难熔杂质在镁合金中的溶解度小,熔点也高,且比重比镁大,这种方法虽然可将合金中的可熔杂质去掉,但不排除对熔体的二次污染,更为重要的是夹杂物吸附和沉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采用溶剂精炼法不能有效除气,同时导致气体保护困难、耗费量大、工艺步骤繁琐,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在国内用于精炼镁合金溶液的设备几乎少之又少,大多数厂家仍然未摆脱使用传统办法进行精炼,因此寻找简单有效的工艺方法和适合我国多数镁企业使用的专用设备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炼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双法兰多室镁合金精炼坩埚。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坩埚、设置在坩埚内的隔板、设置在坩埚周边的上法兰和下法兰以及设置在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的筋板。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下法兰和上法兰以及带孔筋板的组合能够有力的保证坩埚的强度,使坐于炉体上的坩埚在法兰焊接处不易变形,延长了坩埚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隔板内设置有一室的隔板、二室的隔板和三室的隔板,较重杂质会沉落到一室底部由隔板隔断以免流入二室,三室的隔板底部是通透的,可以隔断从一室流入二室和三室的悬浮杂质,使得最终进入四室的镁液达到完好的精炼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 下法兰、2 上法兰、3 一室隔板、4 二室隔板、5 三室隔板、6 筋板、7 坩埚、8 连通孔、9 斜孔、10 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下法兰1和上法兰2以及带孔筋板6的组合能够有力的保证了坩埚的强度,使坐于炉体上的坩埚在法兰焊接处不易变形,延长了坩埚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坩埚7的长为2632mm,宽为1068mm,高为1205mm,本实用新型在坩埚7内设置有一室隔板3、二室隔板4和三室隔板5,一室隔板3上开有连通孔8以及在连通孔8上端的三个Φ100mm的斜孔9,斜孔9距水平轴线的倾斜角度为10-25°,连通孔8为一个长方形长孔,较重杂质会沉落到一室底部由一室隔板3隔断以免流入二室,连通孔8可以使较纯净的镁液大量地流入二室,斜孔9可有利地隔断一些悬浮在镁液上部的杂质,倾斜的斜孔9可以使镁液流入二室有重力向下的作用,使得较纯净的镁液从斜孔9中流入二室。二室隔板4由于只隔开了底部的一段距离且开有两个Φ50mm的连通连通孔10,便使得较纯净的镁液能很顺利的流到三室,又由于二室隔板4上的连通孔10比一室隔板3上的连通孔8高,所以从一室流入的部分沉渣在二室可以沉淀。三室隔板5底部是通透的,可以隔断从一室流入二室和三室的悬浮杂质,使得最终进入四室的镁液达到完好的精炼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市镁淇荣智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保定市镁淇荣智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8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