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煤干燥炉炉顶除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7682.6 | 申请日: | 2008-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58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裴巨先;邢宇翔;白先禄;黄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巨先;裴凯 |
主分类号: | F26B25/00 | 分类号: | 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温彪飞 |
地址: | 030009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 炉顶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为一种型煤干燥炉炉顶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型煤干燥炉有隧道窑、反排式干燥窑等,其中专利号为03216115.8的一项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干燥效率明显提高的干燥炉,该干燥炉炉体顶部的进料口上设置布料三角体,布料三角体上方设置簸箕形溜料槽,溜料槽的下端对着布料三角体,上端对着运料的输送皮带。进料时,物料由输送皮带、溜料槽下落至布料三角体正上方,继而由布料三角体两侧敞开的进口进入炉体内,炉体内干燥好的物料由炉体底部的出料口落在皮带输送机上。上述过程中,在炉体顶部物料下落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灰尘,尤其是当物料由三角布料体两侧的进口落入炉体内时,在炉内热风的冲击下,灰尘极易被吹出炉体,进入大气中,造成污染,落在炉体顶部平台周围的灰尘只能依靠人工定期清理,费时费力,安全可靠性差;同时炉体底部出料时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灰尘。上述干燥炉两个位置产生的灰尘都没有进行有效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型煤干燥炉炉顶进料位置及炉底出料位置的灰尘均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而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型煤干燥炉炉顶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型煤干燥炉炉顶除尘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干燥炉炉顶两侧进料通道上的三角管,三角管的一侧管壁与进料通道正对,该侧管壁开有通气孔,两个三角管前端与废气输送管连接。本实用新型在进料通道上设置用于收集灰尘的三角管,进料时,炉体顶部物料由两侧进料通道下落时,产生的大颗粒灰尘进入罩在其上方的三角管内,由三角管一侧管壁的通气孔进入并积聚在三角管内,避免了灰尘被炉体内的热风吹入空气内,造成污染,而除尘后的废气经废气输送管输送至除尘系统进一步除尘。
所述三角管上分别开有清灰口,可定期对三角管内的灰尘进行清理。
位于干燥炉炉体底部的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其中一个进料通道连通,这样,可将炉顶、炉底的除尘一起进行。
所述废气输送管末端连接水磨除尘器,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除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进料通道上设置三角管,将炉顶产生的大颗粒灰尘收集并定期清理,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将炉顶、炉底除尘连在一起进行,降低了设备投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炉体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中:1-进料通道 2-三角管 3-管壁 4-废气输送管道 5-引风机 6-干燥炉炉体 7-废气出口 8-管道 9-水磨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型煤干燥炉炉顶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设置在干燥炉炉顶两侧进料通道1上的三角管2,三角管2的一侧管壁3与进料通道正对,该侧管壁开有通气孔,三角管2上分别开有清灰口;位于干燥炉炉体6底部的废气出口7通过管道8与其中一个进料通道连通,两个三角管2前端与废气输送管4连接,废气输送管4上装有引风机5,废气输送管4末端连接水磨除尘器9。
具体实施时,进料时,炉体顶部物料由两侧进料通道下落时,产生的大颗粒灰尘进入罩在其上方的三角管内,由三角管一侧管壁的通气孔进入并积聚在三角管内,并通过清灰口定期清理;同时干燥炉炉体底部的废气引入其中一个进料通道,可同时将炉底的废气进行处理,而且将炉顶、炉底的废气中的大颗粒灰尘收集后,得到的废气混合后并经引风机进入水磨除尘器进一步除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巨先;裴凯,未经裴巨先;裴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7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