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抓握式乒乓球拍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77240.1 | 申请日: | 2008-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07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崔学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3B59/04 | 分类号: | A63B59/04 |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鄂长林 |
| 地址: | 066004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抓握式 乒乓球拍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器材,尤其是一种手柄为抓握式的乒乓球拍。
背景技术
当今的乒乓球技术已日臻完善,技术革新更是愈发困难,这就使得对球拍的革新提到日程上来。乒乓球拍的握法,总体上包括直握法和横握法两种。自从直拍横打技术被采用以来,直拍打法较横拍打法的劣势明显减弱,北师大副教授蔡长有先生发明的四面攻乒乓球拍及技术又对直拍打法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但无论是直拍打法还是横拍打法,击球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
用直握法击打反手位来球时,如果反手击球,为了使球拍位于合理的空间击球位置,腕关节和前臂必须同时外旋,完成击球前的准备动作,这就限制了击球时肘腕部的活动范围,影响了它们对击球动作过程的精确调整,进而出现失误;如果用直拍横打技术击球,同样为了使球拍位于合理的空间击球位置,必须在手腕侧屈的同时,以拇指为主向内压转拍面,这时正好限制了腕关节的活动范围,降低了握拍的紧度,加大了动作的难度,影响了击球的准度。
轻松应对正反手位来球,是横握法的强项。但在处理中路追身来球时就不太自如了。因为,此时要么快速移动、侧身,调整至合理的击球体位而击球;要么将握拍手臂的肘部抬高,用小臂的旋摆动作将球击出。整个动作过程动用环节过多,导致击球稳定性下降。
因此,使直握法和横握法各存利弊的结症正是握拍方法本身。因为,无论是直握法和还是横握法,握拍手的前臂与球拍柄都存有或大或小的角度。为了获得击球时的合理空间位置,手腕部和前臂必须通过旋、屈等形式克服这一角度,这样就动用了较多的环节,并限制了相关关节的活动范围,降低了击球动作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乒乓球拍直握法与横握法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抓握式乒乓球拍,它既能方便稳固握拍,又使得乒乓球拍的握柄纵轴与前臂纵轴垂直,克服了无论是直握法还是横握法形成的球拍柄与前臂纵轴形成的必须通过旋腕、旋臂和屈肘才能克服的锐角角度问题,更符合人体手部适合抓握的功能结构和关节运动特征,更利于挥拍发力并完成现有的各项技术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抓握式乒乓球拍,包括加工成一体的握柄和底板,握柄上、下粘贴有木质板材,握柄中部设置指孔,握柄的外部轮廓线设置成与手掌肌肉的外部形态相配合的弧线。
此种方案使得该抓握式乒乓球拍由于符合人体手部的功能结构和关节运动特征,只需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手指轻握拍柄,拇指和食指卡位定向即可;其握法舒适简单,既可以轻松完成中路追身来球的处理动作,也可以使反手位击球动作更加流畅,便于运动员在承接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更换拍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指孔为长方形孔,其两端分别为R9=12~15mm和R10=8~10mm的两个半圆,指孔的内侧下边线与握柄底线的夹角θ=1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该球拍的握柄的外部轮廓线由八段圆弧组成,其半径分别是:R1=12~14mm,R2=9~11mm,R3=11~16mm,R4=70~75mm,R5=35~40mm,R6=32~33mm,R7=35~40mm,R8=20~25mm。
采用此种方案,该抓握式乒乓球拍握法简单,便于球拍与手部形成统一整体,左手与右手持握一样舒适,适合各个年龄层运动员和乒乓球爱好者锻炼、训练之用,并且该抓握式乒乓球拍生产制作程序简便,易于生产制作和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抓握式乒乓球拍的外形;
图2是抓握式乒乓球拍握柄轮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抓握式乒乓球拍,它包括加工成一体的握柄1和底板3,握柄1上、下粘贴有木质板材,握柄1中部设置指孔2,握柄1的外部轮廓线设置成与手掌肌肉的外部形态相配合的弧线。如图1和图2所示。
该抓握式球拍的制作方法如下:
首先,握柄1的粘合:截取一块4~6mm厚、尺寸为230×154mm的木板作为底板3,并在一端画出70mm×154mm加工线;再截取两块厚5~7mm厚、尺寸为70mm×154mm的木质板材,并按要求做相应加工;在木质板材的一面分别均匀涂抹强力胶,在底板3的相应位置处涂匀强力胶,将两块木质板材和底板3加压粘合。
其次,加工握柄1的外部轮廓:将八段圆弧首尾相连,组成握柄的外部轮廓线,其半径分别为:R1=12mm,R2=9mm,R3=11mm,R4=76mm,R5=36mm,R6=32mm,R7=35mm,R8=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72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