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酸类容器呼吸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76211.3 | 申请日: | 2008-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2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 发明(设计)人: | 丁智远;常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冀州市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90/30 | 分类号: | B65D90/30;B65D90/32 |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廷玉 |
| 地址: | 05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呼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酸类容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酸类容器上用来出气和进气的酸类容器呼吸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酸的应用越来越广,用于储存和运输酸的容器在盛装和放出酸的过程中,容器内的酸雾会进入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并且直接影响作业者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减少酸雾排入大气中的酸类容器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基部与酸类容器连接的内导气管,在所述的内导气管外侧套有底部与该内导气管外壁密闭的碱液容器,在所述的内导气管管壁上设置有出气孔,在所述的内导气管顶部套有顶端封闭的套筒,所述的套筒外径小于所述的碱液容器上口内径。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所述的出气孔为位于内导气管端部的长条形出气槽孔;
所述的碱液容器上设置有溶液溢出口和溶液出口,所述的溶液溢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的内导气管上的出气孔的高度;
在所述的套筒靠近底部内侧设置有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酸类容器呼吸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基部与酸类容器连接的内导气管,在所述的内导气管外侧套有底部与该内导气管外壁密闭的碱液容器,在所述的内导气管管壁上设置有出气孔,在所述的内导气管顶部套有顶端封闭的套筒,所述的套筒外径小于所述的碱液容器上口内径,使用时,在向碱液容器内装有碱性液体,当向酸类容器内加入酸液时,酸类容器顶部气体压力增大,酸类容器内的酸气经内导气管及出气孔经套筒内壁,进入到碱液容器内,在经碱液容器内的碱性溶液中和吸收后,经碱液容器上口和套筒外壁之间的间隙排出;当取出酸液时,由于在酸类容器顶部气体压力减少,空气经套筒、出气孔及内导气管进入酸类容器内,这样就能够保证取出酸液时酸类容器顶部压力太小而造成酸液不容易取出;并且酸气和碱性溶液生成的盐和水还能够起到防冻作用,在南方地区可以直接在室外使用,而在北方温度较低的地方,在碱性液体内加入防冻液即可;其二,由于在所述的套筒靠近底部内侧设置有定位块,防止了套筒晃动,对套筒起到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酸类容器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酸类容器呼吸器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酸类容器呼吸器,包括内导气管1,在内导气管1的基部设置有法兰盘2,内导气管1的基部通过法兰盘2与酸类容器密闭连接。在内导气管1外侧套有碱液容器3,碱液容器3的底部与该内导气管外壁密封。在内导气管1管壁靠近上端部设置有出气孔4,出气孔4可以是如附图所示位于内导气管端部的长条形出气槽孔,也可以为内导气管1管壁靠近上端部开有若干圆孔(图中未画出)。在内导气管1的顶部套有顶端封闭的套筒5,套筒5的外径小于碱液容器3的上口9内径,即套筒5的外壁面与碱液容器3的上口9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为了排放碱性溶液方便,在碱液容器上设置有溶液出口6。为了防止碱性溶液的液面过高,而造成进出的气体不能够通过套筒5的下端,在碱液容器上设置有溶液溢出口7,溶液溢出口7的高度低于内导气管1上的出气孔4的高度,且溶液溢出口7的高度略高于套筒5下端的高度。
由于套筒5的内径大于内导气管1的外径,为了防止套筒晃动,对套筒起到固定作用,在套筒5靠近底部内侧设置有定位块8。
当向酸类容器内加入酸液时,酸类容器顶部气体压力增大,酸类容器内的酸气经内导气管1及出气孔4经套筒5内壁,将套筒5与内导气管1内的碱性液体的液面下压至套筒5的下端,进入到碱液容器内,在碱液容器3内的碱性溶液中和吸收后,通过碱液容器3上口9和套筒5外壁之间的间隙排出;当从酸类容器内取出酸液时,由于在酸类容器顶部气体压力减少,碱液容器3内液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下降至套筒5下端,空气经套筒5、出气孔4及内导气管1进入酸类容器内,这样就能够保证取出酸液时酸类容器顶部压力太小而造成酸液不容易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冀州市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冀州市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6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层实木复合地板
- 下一篇:生物质分子裂变促进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