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针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75450.7 | 申请日: | 2008-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33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明;张建光;张建峰;孔繁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克明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N2/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玉升 |
| 地址: | 300131天津市红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灸器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灸针。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针灸针包括针柄、针体和针尖等部分,针柄便于手持进针、运针,针尖便于刺入人体内,针体是针灸针的主体和关键部分,针灸的目的是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产生治疗效果。为了在针灸时通过磁场刺激人体穴位,目前出现了几种磁疗针灸针,基本通过在针柄上或者针体上设有磁性元件,但其结构复杂,加工工艺要求高,生产成本贵,磁场小因而影响其治疗效果。ZL200720021777.1号公开一种兼有磁疗功能的针灸针,其技术手段是在针柄的外面套装有永磁体管,这种结构加工困难,且影响运针时的捻针动作,最终影响其治疗效果,这种针灸针体积较大。另外目前市场的针灸针的针体均为圆柱形,针体表面光滑,这样在进针时阻力较大,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疼痛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减少进针阻力,减少进针疼痛感且可增强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提高治疗效果的针灸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灸针,包括螺旋柱形的针柄、针柄上设有磁性元件、针体以及针尖,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柱形的针柄为中空结构,在中心孔内安装有可产生磁场的磁芯,所述针体的外圆壁上均匀开有与针体轴线平行的微形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针柄的顶部安装有一弹性元件。
所述针柄顶部安装的弹性元件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固装在针柄的顶部,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针体长度为25mm~100mm,直径0.2mm~0.3mm。
所述针体外圆周壁开有的微形槽呈V形。
所述针体外圆周壁开有的微形槽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中空螺旋柱的中心孔内设有可产生磁场的磁芯,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磁疗效果。从原理上讲,相同外径的针体,以圆形截面的截面面积为最大,所以截面为圆形的针体在进针时的阻力最大,患者的疼痛感最强烈;为了减少进针时疼痛感和进针阻力,本实用新型将在针体的外圆周壁上开有微形槽,这样不仅减少针体的截面面积、减少了进针阻力,而且在进针时具有导向作用,大大减少了进针时的疼痛感,同时增强捻针时周向摩擦力,增加针体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此外,一般情况下每次针灸治疗时间需要40分钟,随着时间延长人体穴位对针感越来越减弱,为了再次提高对人体穴位的刺激,在针柄的上端部设有一弹性元件,在行针时可拨动弹性元件,使得针体再次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上述结构简单、体积小、且生产和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的;
图3是针体中微形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柄;1-1、中心孔2、针体;2-1、微形槽;3、针尖;4、磁芯;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针灸针,包括螺旋柱形的针柄1、针体2以及针尖3,所述螺旋柱形的针柄1为中空结构,在中心孔1-1内安装有可产生磁场的磁芯4,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磁疗效果。由于每次针灸治疗时间需要40分钟左右,随着时间人体穴位对针感越来越微弱,为了再次提高对人体穴位的刺激,因此在针柄1的顶部安装有一弹性元件,本实施例中针柄顶部的弹性元件采用弹簧5,弹簧5的一端固装在针柄1的顶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针体长度为25mm~100mm,直径0.2mm~0.3mm,为了减少进针时疼痛感和进针阻力,在针体3的外圆壁上均匀开有与针体轴线平行的微形槽2-1。所述针体外圆周壁开有的微形槽呈V形或者弧形。
采用上述结构在治疗耳聋、耳鸣时,以针体长度为25mm,针体直径为0.2mm为例:首先找准患者耳部的听会穴,捻转针体1使针尖3捻入患者的听会穴,在捻针时针体2的微形槽2-1具有导向作用,使得针体2准确进入听会穴,同时针体2外圆周的微形槽2-1可增强对听会穴的刺激,这时根据患者的针感控制进针的速度和捻针的频率。由于每次针灸治疗时间需要40分钟左右,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的听会穴对针感越来越减弱,为了再次提高对患者听会穴的刺激,这时可通过拨动针柄1上端固装的弹簧5的自由端,通过弹簧5的震动带动针体2再次刺激患者的听会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拨动弹簧5震动的强度患者可自行控制,故使用方便且治疗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克明,未经张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54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