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75218.3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51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龚高石;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国威给排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18 | 分类号: | F16K15/18;F16K27/00;F16K31/12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片 超短 倒流 防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结构,特别是一种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倒流防止器大部分止回阀采用“Y”型直流式结构,结构较长,泄水阀采用“柱”形腔结构或“葫芦”形腔的结构,控制室采用单膜片结构形式。此结构一方面使其水头损失一般为7-9米,另一方面当膜片有损坏时,很难判定倒流水是否通过旁通管路进入上游,不利于供水安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能达到真正节能、安全、防污染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进水双瓣式止回阀、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和泄水阀,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均包括有阀体、扭簧、密封圈、阀板、阀轴,泄水阀包括有阀盖、控制室,其中:将所述进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20及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15通过螺栓将所述泄水阀的阀体1紧固地连通在阀体15、20的中间;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轴19分别设置在阀体15、20的中间,开启阀时所述阀板18呈“V”字形,关闭阀时阀板18贴密封圈17;在所述泄水阀的控制室内设有隔层套3,通过所述隔层套3将控制室内设置的导向柱5固定在控制室的中间,在所述泄水阀的阀盖2与隔层套3之间设有上膜片4,上膜片4平铺在导向柱5的顶端面上,导向柱5的底面贴有下膜片6,并用螺栓紧固在泄水阀的阀体1上,形成从阀盖2到上膜片4的上腔、上膜片4到下膜片6的空气隔离双腔及下膜片6到泄水阀阀体1的下腔。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结构的倒流防止器是一种严格限定管道中的压力介质作单向流动的组合装置,它能满足在任何工况下均能将管道中的倒流介质或处于临界倒流的介质“导”出管外,确保供水安全,防止污染。直通式、大过流面积设计确保低水头损失;超短型结构保证节省安装空间;双膜片控制室确保在膜片损坏时保证上下腔不窜通,且利于观察并迅速更换膜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泄水阀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
1,15,20、阀体 2、阀盖 3、隔层套 4、上膜片
5、导向柱 6、下膜片 7、密封圈座 8、胶垫
9、上阀座 10、阀杆 11、下阀座 12、导杆
13、下锁母 14、弹簧 16、扭簧 17、密封圈
18、阀板 19、阀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结构加以说明。
实用新型的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是两个双瓣式止回阀及在泄水阀控制室增加一片膜片及隔层套的改进方案。
如图1、2所示,图1中箭头表示介质流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结构是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进水双瓣式止回阀、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和泄水阀,所述出、进水双瓣式止回阀均包括有阀体15及20、扭簧、密封圈、阀板、阀轴,泄水阀包括有阀盖、控制室,其中:将所述进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20及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15通过螺栓将所述泄水阀的阀体1紧固地连通在阀体15、20的中间;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轴19分别设置在阀体15、20的中间,开启阀时所述阀板18呈“V”字形,关闭阀时阀板18贴密封圈17。在所述泄水阀的控制室内设有隔层套3,通过所述隔层套3将控制室内设置的导向柱5固定在控制室的中间,在所述泄水阀的阀盖2与隔层套3之间设有上膜片4,上膜片4平铺在导向柱5的顶端面上,导向柱5的底面贴有下膜片6,并用螺栓紧固在泄水阀的阀体1上,形成从阀盖2到上膜片4的上腔、上膜片4到下膜片6的空气隔离双腔及下膜片6到泄水阀阀体1的下腔。
上膜片4、导向柱5、下膜片6通过螺栓依次连接在一起,当压力水作用在上膜片4或下膜片6上,均可推动上膜片4、导向柱5及下膜片6实现作上下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国威给排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国威给排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5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盘磁头轴承的拆卸夹具
- 下一篇:永磁瓦形直流微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