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胸液胸穿刺训练模型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869.0 | 申请日: | 2008-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30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霄飞;郭子琦;李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G09B2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天津市南开区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胸 穿刺 训练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教学模型,尤其设计一种练习胸腔穿刺训练的模型。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751389Y,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名称是气胸穿刺训练模型,该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进行气胸穿刺训练的模型,其不足之处是功能比较单一,只能进行气胸的穿刺训练,不能满足实习生们多种胸腔穿刺训练的需求;且用于穿刺的胸部外皮不能更换,外皮破损后需要更换整个模型,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同时可以进行气胸穿刺、液胸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训练且穿刺模块可以更换的模型,使学生可以反复在其上进行多种操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多项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仿真人体上身模型及其外皮、内部脏器模型、气囊、水囊、打气球组成。其特征是:仿真人体上身模型及其外皮的一侧开有两个窗体,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气胸和液胸的穿刺部位上。内部脏器模型主要由肺脏结构和肋骨结构组成。肺脏结构上还有模拟的肺部血管和神经,肋骨结构上有肋骨和肋间神经。气囊、水囊位于仿真人体上身模型内部,没有开窗体的一侧。气囊位于气胸穿刺的部位,气囊的一端接一段软管引出体外,外接打气球。水囊位于液胸穿刺的部位,水囊在位置较高一端和位置稍低的一端各接出以软管,软管的末端各接一水止。内部脏器模型和气囊、水囊分别位于仿真人体上身模型的内部,左右两侧,开窗体一侧可以用于观察示教,另一侧用于穿刺练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其效果:开有窗体一侧可以用于胸腔的解剖结构讲解,指导学生怎样定位穿刺点,避免误伤血管和神经。另一侧用于穿刺可以进行气胸、液胸穿刺处同时可以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置管的操作。仿真人体上身模型外皮、水囊、气囊均为可替换的结构,大大节约了教学和练习时的成本消耗,非常适用于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使用。
附图说明
如图所示
图1:1仿真人体上身模型及其外皮;2气胸穿刺部位;3气胸穿刺窗口;4液胸穿刺窗口;5液胸穿刺部位;6打气球。
图2:7内部脏器模型;8肺部血管、神经结构;9肋骨、肋间神经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仿真人体模型1上至颈部,下至脐上约8cm,上臂呈向前上举起的状态。模型右侧开有一个气胸穿刺窗口3和液胸穿刺窗口4。将内部脏器模型7和气囊、水囊放置在仿真人体模型内部固定位置上,内部脏器模型位于右侧,气囊、水囊位于左侧。教学时,可以通过窗口观察到肺部血管、神经结构8和肋骨、肋间神经结构9,提醒操作者不要刺伤肺部的血管、神经,以及肋间神经。
左侧可以进行穿刺操作的练习。
进行气胸穿刺操作时,先通过打气球6向气囊内充入一定量的气体。操作者从穿刺部位进针,即可观察到有气体逸出。拔出针头,气体停止逸出。
进行液胸穿刺操作时,向水囊内灌入一定量的液体,也可以根据需要灌入黄褐色或深红色液体,以模拟不同病变的液胸。操作者从穿刺部位进针,回抽,即可观察到有液体流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方法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8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螺丝
- 下一篇:方便装拆背板的前后对插插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