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水航道浮泥轮式扰动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074072.0 | 申请日: | 2008-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56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章大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大初 |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莎莉 |
| 地址: | 3000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深水 航道 浮泥 轮式 扰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扰动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扰动深水航道浮泥,效率高的深水航道浮泥轮式扰动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深水航道底部往往淤积有一层微细粘土浮泥,造成大型船只通航水深不足,现有挖泥船,必须将挖起多余的泥土再装船运走,消耗人力和财力,且浪费时间,很难按期、保质的完成任务,成本高,尤其当水深超过-18.0m时,根本无法处理海底淤积的微细粘土浮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将深水航道浮泥扰动成浑水状存在于海底的深水航道浮泥轮式扰动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作业船、缆绳和挖泥用具,其特征在于:它由作业船、牵引缆绳、吊缆、框架、轮轴、滚轮和叶片组成,所述的牵引缆绳、吊缆均固定在作业船上,框架上等距离装有4-6根轮轴,每根轮轴分别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框架上,轮轴的两端固定有滚轮,滚轮和轮轴上沿圆周方向均匀的焊接有叶片。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滚轮和轮轴上均匀的焊接有叶片或铆接或螺栓连接;
所述的叶片为圆薄片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效率高,将航道底层微细粘土浮泥搅成浑水状存在于海底,大型船只可顺利航行,应用范围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作业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轮式扰动器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1.作业船,2.牵引缆绳,3.吊缆,4.框架,5.轮轴,6.滚轮,7.叶片,8.水面,9.航道底部,10.浮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例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作业船1、牵引缆绳2、吊缆3、框架4、轮轴5、滚轮6和叶片7组成,所述的牵引缆绳2、吊缆3均固定在作业船1上,如图2所示:框架4上等距离装有4根(一般4-6)轮轴5,每根轮轴5分别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框架4上,框架4内轮轴5的两端固定有滚轮6,滚轮6用键(或焊接)与轮轴5固定连接,滚轮6和轮轴5上沿圆周方向均匀的焊有叶片7,叶片7为圆薄片刀片形,当水面8的一艘作业船1其主机功率为1440kw,作业船1上的200kw发电机(1台)和吊车(1台)进行工作,作业船1通过牵引缆绳2拖动框架4时,框架4上的滚轮6和叶片7转动,并带动轮轴5也随之转动,此时,在圆薄片刀片形叶片7转动中,将航道底部9上面的浮泥10扰动搅稀成浑水状存在于海底,以保证大型船只的顺利通航。
实验证明:(1).作业宽8m(作业宽6m计),作业深度为0.5m,前进速度为80m/min;
(2).效率为8m×80m/min×60=384000m2/h;
(3).增深:每次0.2-0.3m.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效率高,将航道底层微细粘土浮泥搅成浑水状存在于海底,大型船只可顺利航行,应用范围广,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大初,未经章大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距离/速度计和距离/速度测量方法
- 下一篇:回声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