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057.6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63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禄;王翼清;姚成豪;季鹏;林克臣;孟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际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14 | 分类号: | B65G33/14;B65G33/24;B65G33/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玉升 |
地址: | 300300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出料口无轴 螺旋 输送 防止 物料 越过 出料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轴螺旋输送机是污水处理中用途较广的输送设备,主要用于输送栅渣、污泥、沉砂等物料,具有防止缠绕、物料输送流畅、密封性好、无污染等特点。但是,具有多个出料口的无轴螺旋输送机进行输送物料时,出料口处需要安装阀门来控制物料的输送与分配,对于某些物料,例如具有一定粘性的污泥和缠绕的栅渣等,在其到达敞开的出料口时,本应全部落下,但是,这些物料并未全部落下,而是间断性的、有少部分物料越过出料口,继续向后输送,达不到准确控制物料从指定出料口排料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倾斜安装,物料从下向上输送的无轴螺旋输送机,其现象尤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运行平稳,排料顺利等特点的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输送机构和支架,输送机构安装于支架,输送机构内有螺旋体,并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驱动机构连接驱动螺旋体,其特点是:输送机构内螺旋体在出料口部位为间断式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其特点是:间断式连接结构螺旋体的前后两节螺旋断口间距为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螺距。
所述的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其特点是:间断式连接结构螺旋体的前后两节螺旋断口由钢管焊接在一起,螺旋断口圆周方向错开150-210度。
所述的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其特点是:焊接钢管两端为斜面,由钢板封堵。
所述的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其特点是:输送机构外侧为U形槽体,螺旋体位于U形槽体内。
本实用新型装置彻底解决了物料越过出料口的弊病,做到准确控制物料从指定出料口排料的目的。其结构和原理如下:
物料越过出料口继续向后输送的原因:无轴螺旋输送机主要由驱动装置、进料口、螺旋体、U形槽体、支架、出料口等组成。驱动装置带动螺旋体,在密封的U形槽中旋转,物料从进料口进入槽体后,在螺旋体斜面向前的推力和U形槽侧壁摩擦力的作用下,物料连续不断向后移动,直至出料口时,依靠其重力落下。但是,由于污泥具有一定的粘性和黏结力,黏结在螺旋面上的污泥若其重力不足以克服其黏结力时,将会被螺旋面继续向后推移,直至越过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在出料口的前端处,截断螺旋体,使连续输送物料的螺旋体变成前后两节间断的螺旋体,它就失去了连续输送物料的功能。当物料到达螺旋截断处时,物料失去螺旋面的依托,自然落下,物料将不再越过出料口。当出料口关闭时,为了使物料能继续向后输送,前后两节螺旋体应通过一段无缝管采用焊接的方法连接起来,物料方可继续向后输送。注意,前后两节螺旋断口应有一定的距离,且前后断口在钢管圆周方向错开角度焊接。钢管两端作成斜面,并用钢板封堵。经过这样改装后的装置,就解决了物料超越敞开的出料口问题,并能准确地将物料送至指定的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多出料口无轴螺旋输送机防止物料越过出料口装置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全新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方便,性能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轻易解决物料越过出料口的难题。此装置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螺旋体间断式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装置,2-进料口,3-螺旋体,4-U形槽体,5-支架,6-阀门,7-出料口,8-出料口,9-斜面,10-无缝钢管,11-螺旋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附图1和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际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际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