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截面箱式除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72810.8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1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秦永进;李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32 | 分类号: | B01D17/03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 薇 |
地址: | 130011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面 箱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水分离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截面箱式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涂装线前处理脱脂清洗工艺槽液中,清洗工件的油污在槽液中呈乳化状。传统的除油装置一般都是采用矩形槽体,矩形截面。槽液被加热破乳后,油污浮到表面。一般都是采用溢流液面,或者采用一个漏斗形吸油口来去除浮油。采用溢流液面的方式时,由于溢流液面太宽,溢流浮油的同时也溢流出大量的脱脂液,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漏斗形吸油口吸油时,由于液面太宽,往往只能把吸油口附近的浮油吸走,远离吸油口的浮油不能被全部吸走,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截面箱式除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变截面箱式除油装置,其特征为:它包括除油槽、输送机构、吸油装置、和接油盘,除油槽两侧上沿装有能够往复运动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上安装着吸油装置,除油槽的一侧固定了一只接油盘。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效果好。通过多次的吸油、排油循环过程,达到了除去脱脂液工业清洗槽里油污的目的,延长了脱脂液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废弃液的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变截面箱式除油装置,其特征为:它包括除油槽17、输送机构9、吸油装置5、和接油盘10,除油槽17两侧上沿装有能够往复运动的输送机构9,输送机构9上安装着吸油装置5,除油槽17的一侧固定了一只接油盘10。
如图1和图2所示,除油槽17采用了上窄下宽的变截面梯形结构;在槽体上部较窄的开口处,沿着两侧装有能够往复运动的输送机构9;
往复运动的输送机构9上安装着吸油装置5;吸油装置5是由垂直循环转动的吸油带6、刮油机构7和排油口8组成;刮油机构7由接油盒21与刮油板22组成,接油盒21上开有向上翻边的缝隙,吸油带6不与缝隙边缘接触安装在缝隙中,接油盒21中装有两只夹在吸油带6两侧的板状刮油板22,刮油板22长度大于吸油带6,刮油板22安装时与水平线有一个可调的倾斜角度,刮油板22倾斜低处位于吸油带6外侧,接油盒21的最低点处为排油口8;
除油槽17的一侧固定了一只长条形接油盘10;接油盘10处于往复运动的刮油机构的排油口8下方,接油盘10长度大于刮油机构排油口8的行程;
除油槽17底部是倾斜的,容易使槽液中的沉淀物流到倾斜的最低点处,最低点处装有排污阀门13。
除油槽17内装有加热器14,加热器14的热源进口管路上装有电控阀门12,与装在除油槽上的温度传感器11连锁,控制槽液的温度,该温度根据破乳要求可以调整;
除油槽17内装有一只液位控制器4,控制除油槽内液位高低;
脱脂液供给管道2上安装一个电控阀门3,与除油槽内的液位控制器4的高液位控制点连锁;
除油槽的一端装有一台清液返回水泵19和清液返回管路20,该管路接到脱脂液工艺清洗槽1里,返回处理完的清液;清液返回水泵19与除油槽内的液位控制器4的低位控制点连锁。
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设备进行说明:
工作开始时,先开启脱脂液供给管路上的电控阀门3,向除油槽灌注需要处理的脱脂液。当除油槽中脱脂液液位高度到达设定液位即高液位控制点时,液位控制器4发出信号,关闭电控阀门3。然后开启供热管路上的电控阀门12,开始通过加热器14对脱脂液进行加热。当槽液温度到达破乳温度时,此温度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脱脂液的破乳温度而设定,温度传感器11发出信号,调节电控阀门12,维持一段设定温度的时间,该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后,关闭电控阀门12,加热停止。使槽液静止一段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也就是看到油污浮到槽液表面后,启动刮油机构7和往复输送机构9。往复输送机构的运行速度可以根据刮油效果进行调整。亲油憎水的吸油带6垂直循环运动,把浮在液面上的油污吸上来。经过刮油机构7把吸附在吸油带上的油污刮下来,通过排油口8排到接油盘10里。由于排油口装在往复运动着的刮油机构上,所以利用固定在除油槽侧面上接油盘10来接油。接油盘10的长度要大于排油口8的往复行程。油污通过接油盘10下的连接管流入油桶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28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醛清除扇
- 下一篇:用于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装置的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