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2793.8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37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齐安全;张 晶 |
地址: | 13001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产品 有害 残留 物质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害残留物质检测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检测仪。
背景技术
过量使用违禁农药和长期大量使用化肥,都会造成农业生产环境严重污染,对人类的食品安全性构成威胁,迫切需要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够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的实用技术。目前此类检测仪器多是专用的,主要以农药残留为主,农药残留的检测主要使用色谱法,但这类检测方法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不适合现场检测和大批量样品的筛选。对于快速农药残留物质检测多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方法,利用有机磷能抑制胆碱酯酶,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活性,通过检查乙酰胆碱或其它酯类化合物的分解产物,便可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同酶源种类和不同批次产品酶的活性存在差异,其次酶反应需要一定得温度,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严重时分析结果出现差异,很难确保现场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存在使用成本高、扩展性差的问题。由于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的多样性对检测仪器的扩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提出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颜色传感器和化学比色原理的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检测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检测仪由检测箱和主控计算机两个部分组成,检测箱与主控计算机之间通过RS232C串行通讯接口连接。
所述的检测箱由上箱和下箱两个部分组成,上箱内部放置必备检测器皿和试剂,下箱内部分为检测工具区和颜色检测区,检测工具区放置必备检测工具,颜色检测区放置检测待测液体颜色的颜色传感器(14),颜色传感器中的单片机通过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的RS232C串行通讯接口与主控计算机连接。
所述的主控计算机采用的是安装有控制软件的笔记本计算机。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颜色传感器包括稳压控制电路、检测光源、检测孔、光电传感器、A/D转换电路、单片机和RS232C接口。单片机与稳压控制电路电连接,稳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检测光源的输入端电连接,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与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A/D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接受端电连接,单片机上的输入输出端安装一个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的RS232C串行通讯接口,单片机通过RS232C串行通讯接口和主控计算机连接,在检测光源与光电传感器之间安装一个用于插装内有待测液体的比色瓶的检测孔;所述的检测光源由能够分别发出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四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四个发光二极管和四个光电传感器是在检测孔两侧一一相对安装;所述的必备检测器皿有移液器吸嘴、滤纸盒、比色管、容量瓶、笔夹、锥形瓶、移液管、移液器吸嘴与漏斗;所述的试剂有氢氧化钠、硫酸、高锰酸钾、硝酸钠、氯化铵与氯化钯;所述的必备检测工具有1号移液器、2号移液器、比色管插孔、比色瓶与预处理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颜色传感器和化学比色法相结合技术,检测项目扩展性好,检测成本低,操作方便,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检测仪中检测箱上箱内部布置示意框图;
图2是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检测仪中检测箱下箱内部布置示意框图;
图3是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检测仪的结构原理示意框图;
图4是利用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检测仪检测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质含量和种类的流程框图;
图中:1.移液器吸嘴(3ml),2.滤纸盒,3.比色管(25ml),4.容量瓶(50-100ml),5.笔夹,6.锥形瓶(50ml),7.移液管(10ml),8.移液器吸嘴(5ml),9.漏斗,10.1号移液器(1-5ml),11.2号移液器(100-500微升),12.比色管插孔,13.比色瓶,14.颜色传感器,15.检测孔,16.预处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2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口耐压试验用电极
- 下一篇:汽车电控自动变速器模拟测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