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杆控制的三层轮抽找水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2142.9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50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颖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34/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8003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杆 控制 三层 轮抽找水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油井找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油杆控制的三层轮抽找水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油井找水方法较多,可分钢丝作业开关配产器法、化学开关法、温压法、液压控制开关、电控开关、以堵代找等方式找水,操作时一般需要上修井设备,施工较复杂;目前最常用的找水方法有三种,液压控制找水开关是通过从油管柱或油套环空加压使井下找水开关换向实现找水的,因液压开关受封闭油层压力与地面泵车压力波动的影响,可靠性较差;电控找水开关有在线控制与井下微电脑控制两种,一次找水投入成本较高,一般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起出找水工具,限制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找水技术施工作业较复杂、投资大不利于推广应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抽油杆控制的三层轮抽找水开关,该抽油杆控制的三层轮抽找水开关是机械找水技术,该找水工艺是随检泵管柱下入找水开关,正常生产时通过调节泵的防冲距办法就能达到对三个油层的轮抽与合采,大大降低了找水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由主体、控制滑套、泵阀、胶筒、滑环、弹簧组成,其中胶筒设置在主体外部,控制滑套、泵阀、滑环、弹簧设置在主体内部,上部层位的上进液孔设置在封隔器胶筒的上部,中部层位的中进液孔和下部层位的下进液孔设置在封隔器胶筒的下部,控制滑套穿过设置在主体内部的泵阀,滑环设置在控制滑套内部,在控制滑套的下部设置有弹簧,在泵阀的下部、控制滑套的内部的主体外表面开设有换向轨迹槽。通过抽油杆下压控制滑套,设置在控制滑套上的滑环在换向轨迹槽的作用下换向,上提抽油杆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控制滑套上行,并在轨迹管的定位槽内定位,根据位置的不同,控制滑套上的进液孔可分别与上部层位、中部层位、下部层位直接连通,也可与三个层部全部连通,实现对三个层位的分采与合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是:
下井后,根据控制滑套所处的位置,油井先生产一定的层位,生产一段时间后,对该层的产液能力认识已经比较清楚后,下放抽油杆柱,在抽油杆与抽油泵柱塞重力的作用下,控制滑套下行,设置在控制滑套上的滑环在换向轨迹槽的作用下换向,上提抽油杆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控制滑套上行,并在轨迹管的定位槽内定位,根据位置的不同,控制滑套上的进液孔可分别与上部层位、中部层位、下部层位直接连通,也可与三个层部全部连通,实现对三个层位的分采与合采。
本实用新型主体外部的封隔器胶筒为压缩式胶筒,采用支撑方式实现坐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零件,均为多个零件的组合,在不影响其原理与结构描述的情况下作了最大程度的简化以利于专利的描述与保护,专业人员可根据专利上的描述,设计出该找水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油井检修作业时,就可将该找水开关下入井内,通过调节泵柱塞的防冲距离的办法,对不同产层进行切换,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2—控制滑套,3—泵阀,4—胶筒,5—滑环,6—弹簧
A—上进液孔,B—中进液孔,C—下进液孔,D—换向轨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由主体1,控制滑套2,泵阀3,胶筒4,滑环5,弹簧6组成,胶筒4设置在主体1外部,控制滑套2、泵阀3、滑环5、弹簧6设置在主体1内部,位于上部层位的上进液孔A设置在封隔器胶筒4的上部,位于中部层位的中进液孔B和位于下部层位的下进液孔C设置在封隔器胶筒4的下部,控制滑套2穿过设置在主体1内部的泵阀3,滑环5设置在控制滑套2内部,在控制滑套2的下部设置有弹簧6,在泵阀3的下部、控制滑套2的内部的主体1外表面开设有换向轨迹槽D。
所述的胶筒(4)为压缩式封隔器胶筒,该胶筒(4)设置在主体(1)的外部,并由主体(1)控制胶筒(4)的坐封与解封。
所述的换向轨迹槽(D)外部滑环(5)的定位槽(非换向槽)由四个长短不一的定位槽组成。
所述的滑环(5)在换向轨迹槽(D)上定位的滑钉为一个。
所述的控制滑套(2)下部有两组过液通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机械方式换向,换向可靠,给该工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颖,未经李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21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入管柱重新进入导向装置
- 下一篇:路边停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