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碾压分离玉米秸秆皮与穰、叶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1975.3 | 申请日: | 200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44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清;沈仁泰;常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一清;沈仁泰;常贵 |
主分类号: | A01D82/00 | 分类号: | A01D82/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 正 |
地址: | 130021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碾压 分离 玉米 秸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是一种玉米秸杆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秸秆由秸秆皮、穰(髓)、叶片、叶鞘、雄穗组成。不同部位所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数量不同,各部位的容重也不同。按物尽其用的原则,不同部位的用途应该不同。如秸秆皮质地坚硬,纤维素含量可达45%左右,是制浆造纸、加工建筑装饰材料、生产酒精的好原料。而叶、穰(髓)含纤维素较少:仅是玉米秸秆全株含量的1/2左右;而其所含蛋白质、脂肪较多,则是玉米秸秆全株含量的1倍,因此,穰、叶是饲养牛、羊的好饲料。
在各行业都要开发利用玉米秸秆情况下,只有把玉米秸秆进行秸秆皮与穰、叶分离开。实现物尽其用,各得其所,使玉米秸秆得到高效利用。
目前,玉米秸秆的加工利用大多采用全株混合利用方式,即玉米秸秆的不同部位没有分离开,实现物尽其用。这种利用方式必然是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成本,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如玉米秸杆全秆用于制浆造纸,不把含纤维少,且体积大的穰、叶分离出去,不仅消耗化学药品多、设备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需要处理的污染物也多,也难以处理。
在玉米秸秆皮、穰分离加工方面,专利97216107.4和02237749.2,提出了一种玉米秸秆皮与穰叶分离的机械。该机械在使用时,要将玉米秸秆逐根送入分离机入孔才能分离。这种被称为“秆对孔”分离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满足不了玉米秸秆大量集中加工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碾压分离玉米秸秆皮与穰、叶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机架、输送机、轴向对辊、旋槽对辊、料仓、引风机构成碾压分离玉米秸秆皮与穰、叶的装置,其中机架的右侧有进料口,左侧有出料口,料仓在机架的底部,料仓上有下料口,下料口处对应有引风机,进料口内侧的机架上通过轴装有一至二组轴向对辊,出料口内侧的机架上通过轴装有二至八组旋槽对辊,其中相邻的旋槽对辊旋转方向一反一正间隔排列,所有轴向对辊和旋槽对辊水平并排放置,轴向对辊和旋槽对辊的轴上有传动器,输送机在进料口外侧,输送机上端面高度与轴向对辊位置高度对应。所述的轴向对辊是沿轴向开有槽的对辊,旋槽对辊是开有螺旋槽的对辊。输送机、引风机和传动器由电机分别提供动力。工作时,在输送机上将新收割或风干的玉米秸秆铺成单排,随着输送机传动,把玉米秸秆输入沿轴向开槽、相互咬合的轴向对辊对棍间隙中压扁、向后输送。压扁的玉米秸秆再经旋槽对辊相互咬合、咬合间距不同、一反一正安装的对辊碾压、揉搓,把质地柔弱的叶片、穰碾碎、与秸秆皮分离。被剥离的穰、叶和分离出的砂石、灰尘由下部料仓及引风机组成的排料装置从每组对辊的间隙中抽出,通过下料口输出。含纤维素较多,质地坚韧的秸秆皮、叶鞘被碾压成片、丝束状从最后一组旋槽对辊经出料口输出。
在机架上方装有防尘罩,能够有效地防止作业过程中粉尘及细小秸杆碎屑飞散。
旋槽对辊上的螺旋槽斜度为15°—30°,装置表现出的碾压、揉搓效果非常理想。
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秸秆中含纤维素不同的部位分离开,且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处理玉米秸秆的能力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轴向对辊和旋槽对辊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机架1、输送机2、轴向对辊4、旋槽对辊5、料仓7、引风机9构成,其中机架1的右侧有进料口3,左侧有出料口6,料仓7在机架1的底部,料仓7上有下料口8,下料口8处对应有引风机9,进料口3内侧的机架1上通过轴10装有二组轴向对辊4,出料口6内侧的机架1上通过轴10装有六组旋槽对辊5,其中相邻的旋槽对辊5旋转方向一反一正间隔排列,所有轴向对辊4和旋槽对辊5水平并排放置,轴向对辊4和旋槽对辊5的轴10上有传动器11,输送机2在进料口3外侧,输送机2上端面高度与轴向对辊4位置高度对应,在机架1上方装有防尘罩14,旋槽对辊5上的螺旋槽斜度为1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一清;沈仁泰;常贵,未经刘一清;沈仁泰;常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1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裂行李箱地毯拉手
- 下一篇:液晶电视背光源印刷电路板元件定位组装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