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转印边角加强吸膜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71686.3 | 申请日: | 2008-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57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钲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钲鉴 |
| 主分类号: | B41F16/00 | 分类号: | B41F16/00;B65C9/26;B41M3/12;B41M5/26;B44C1/165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张绍严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转印 边角 加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热转印边角加强吸膜模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将中间载体薄膜上的图文利用相应的压力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称为转印,而根据采用的压力不同,转印可以分为热转印、水转印、气转印、丝网转印或低温转印等。
其中热转印技术的特点为操作简单、生产工序少、效率高、无污染、占地小、投资少等,并且印刷后附着力好、光泽度高、图文清晰、套色准确、色彩鲜艳、安全无毒,烫印后可以进行喷油喷砂、二次注塑、折弯冲剪等后加工处理,故,热转印技术已经是目前所非常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了。
热转印技术其原理为预先把彩色图案印在耐热基材薄膜上(通过离型处理)再配合专用的转印设备,以烫印的方式转印到产品的表面,即使是多种颜色的图案,由于转印作业只是一个流程,故客户可以缩短印刷图案的时间,并且可以减少印刷错误所造成的材料损失,利用热转印膜技术印刷可以将多色图案一次成图,无须套色,简单的设备也可以印出逼真的图案。
然而,上述热转印技术在使用时,仍存在下列问题:
虽然热转印技术由于上述种种优点,而成为目前所非常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但因商业竞争趋势日渐激烈,高品质快速生产是业界共同的愿景,但是在快速生产高品质的要求下,却因为产品完成后边角贴附翘起导致不良率偏高,而成为目前该产业的瓶颈。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常用吸膜模具1包括工作台11、模具12与电木框13,该电木框13收容于工作台11内,并且模具12收容于电木框13的框内,当要进行热转印吸膜工作前,将工件14放置在模具12上,并且再放置一具有图样的薄膜15至工件14上,而当热转印机器运作进行真空吸附时,此时覆在工件14上的薄膜15只有受到向下的力,而工件14边角位置没有完全排除空气,所以薄膜15没有完全贴合在工件14的边角,当完成作业时,容易导致工作14的边角产生翘边、起皮、折皱甚至脱落等良率不高的情形,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边角加强吸膜模具,解决了常用模具完成作业后容易导致工作的边角产生翘边、起皮、折皱甚至脱落等良率不高的情形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工作台、电木框及模具,该电木框收容于工作台内,模具收容于电木框内,其中,模具内部开设有通气空间,且该模具表面穿设有复数个与该通气空间互相通连的第一通气孔,该电木框内缘凹设有阶梯部,该阶梯部布设有复数个第二通气孔;
上述电木框上可设有一压片;
工作台可以依照预设的工件形状而设置为对应于工件的形状;
电木框可以依照预设的工件形状而设置为对应于工件的形状;
模具可以依照预设的工件形状而设置为对应于工件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表面及边角的薄膜更为平整贴附在工件表面,达到产生的工件边角平整,良品率高的目的,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吸膜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常用吸膜模具的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之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3至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吸膜模具2包括有工作台3、模具4及电木框5,该电木框5收容于工作台3内,模具4收容于电木框5内,其中,模具2内部开设有通气空间41,且该模具4表面穿设有复数个与该通气空间41互相通连的第一通气孔42,该电木框5内缘凹设有阶梯部51,该阶梯部51布设有复数个第二通气孔52。
如附图6至附图9所示,当对一工件6进行真空吸附贴膜作业时,即将工件6放置在模具4之上,再将薄膜7放置在工件6之上,此时可以依照需要放置一压片8在电木框5之上,藉以遮盖不需要处理的区域,即完成作业前的准备工作,而当进行真空吸附作业时,由于模具4内部开设有通气空间41,且模具4表面穿设有复数个与通气空间41互相通连的第一通气孔42,以及电木框5内缘凹设有阶梯部51,阶梯部51布设有复数个第二通气孔52,而在第一通气孔42与第一通气孔52的吸气情况下,覆在工件6上的薄膜7不仅会受到向下的吸力,更会受到另外两方向的吸力,因而达到工件6表面及边角光洁无比的效果,藉由上述结构,以达到本实用新型吸膜模具2良品率提高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钲鉴,未经徐钲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1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