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粮食安全仓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1366.8 | 申请日: | 200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67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崔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炜 |
主分类号: | A23B9/00 | 分类号: | A23B9/00;A23B9/2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2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粮食安全 仓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粮食仓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有效防止储粮霉变,降低储粮含水量,降解储粮残留人工合成有机物,驱鼠的安全粮食仓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储粮防霉变技术是自然晾晒和红外烘干两种。其原理均是使储粮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分”,使储粮携带的霉菌在缺水条件下无法大量繁殖,达到安全仓储的目的。自然晾晒由于受场地、季节、气象等条件限制很难达到工业化仓储的要求,劳动强度大,吨粮仓储工时需求高,是一种传统的仓储手段,目前应用较少,或作为辅助手段。红外烘干典型装置是“烘干塔”。红外烘干可在短时间内将储粮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分”(14%~18%),优点是快捷,适于工业化仓储。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均居高不下,且能耗较大,某些品种储粮(如玉米,豆类)因受热不均而产生龟裂,使储粮品质下降。
由于农药、除草剂等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大量使用,其在储粮中残留量普遍偏高,个别人工合成有机物残留期甚至可达到36个月。目前,储粮中人工合成有机物残留部分在仓储过程中的有效降解尚无公知和公认的有效办法,仅靠宣传和鼓励施用低毒农药和低害人工合成有机物。
在粮食仓储损耗中,鼠损占有相当比重,目前较多采用的是药物熏蒸和电驱鼠。熏蒸法会增加储粮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残留量,电驱鼠由于工作电压较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体积小、占地面积少、操作简单、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的安全储粮装置,该装置能够防止储粮霉变,逐渐降低储粮含水量,有效降解储粮中残留的人工合成有机物,驱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食安全仓储装置,包括一个空气压缩机、一个臭氧发生器和储仓,空气压缩机用于将臭氧发生器内形成的空气和臭氧的混合气注入储仓。
上述装置中,臭氧发生器采用气隙放电的臭氧发生器。
上述装置中,还包括一个用于检测储仓内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一个显示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和湿度的显示器。
上述装置中,储仓内设有支管,传感器设在支管上,基座和防漏苇席支撑板之间为混合气过渡室,与混合气过渡室相对应设有混合气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占地面积少,操作简单,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对入库储粮含水量要求宽松,对超过“安全水分”的储粮在存储期间可逐渐降低其含水量,防止霉变,可有效降解储粮中残留的人工合成有机物,驱鼠。以空气为原料,原料资源丰富,无毒副作用,对储粮及环境无污染,节约能源,可保持储粮原品质,便于粮食存储的工业化,可降低粮食仓储成本,对储库规模及管理方式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原理框图;
图2是储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空气压缩机、一个气隙放电的臭氧发生器、储仓、一个用于检测储仓内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一个显示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和湿度的显示器,空气压缩机用于将臭氧发生器内形成的空气和臭氧的混合气注入储仓。
参照图2,1是仓盖,2是排气口,5是储粮入口,8是防漏苇席,12是储粮出口,13是仓体,仓体13内中心位置固定一个平顶伞架形的支管6,传感器4的引线经过支管6伸出仓体外,并经仓体外壁的传感器线槽3穿过,7是传感器检测接口,基座14和防漏苇席支撑板9之间为混合气过渡室11,与混合气过渡室相对应设有混合气进气口10。
接通电源,空气压缩机和臭氧发生器启动工作。空气压缩机将空气注入臭氧发生器,在臭氧发生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一部分生成臭氧,形成空气、臭氧混合气。经连接管道、混合气进气口注入混合气过渡室。在混合气过渡室内,空气压缩机给出的压头(全压)中动压部分转变成静压,经防漏苇席支撑板及防漏苇席进入储仓。在储仓内,混合气由下向上经储粮颗粒间空隙逐渐上移,并将储仓中原有空气由排气口依静压排出仓体外。当注入储仓混合气完全充满储仓时,空气压缩机和臭氧发生器断电停止工作,储仓中原有陈旧空气外排完毕。
在混合气进入储仓流经储粮至臭氧耗尽这一段时间内,臭氧对储粮携带的霉菌进行灭活处理(据检测:臭氧量足够的情况下,20分钟可将菌类灭活98%)。对储粮中残存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对可能存在的鼠类进行驱逐,直至混合气中臭氧耗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炜,未经崔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1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