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铃薯喷雾栽培定植槽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70601.X | 申请日: | 2008-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9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庞淑敏;方贯娜;李建欣;赵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淑敏 |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50015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喷雾 栽培 定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铃薯种薯繁育无土栽培技术,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马铃薯喷雾栽培定植槽。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马铃薯喷雾栽培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生产者所采用,摆脱了土壤栽培的种种限制,极大的发挥了马铃薯的增产潜力,实现了马铃薯生产的自动化和工厂化。
中国专利ZL98115898.6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无基质喷雾栽培方法及设备。
该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设备虽然具有设施、装置简单,投资少,便于实施和应用的特点,但由于定植槽设计比较简单,在生产中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一是保温性能较差。适合马铃薯块茎膨大的温度范围为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块茎膨大就会受到抑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马铃薯喷雾栽培的结薯能力,同时,使该项技术在北方的冬季和南方的春秋季的使用中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是遮光效果也不理想。马铃薯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需要在黑暗条件下完成,定植槽内见光后,匍匐茎顶端和腋芽处极易形成叶片,使匍匐茎不能正常形成块茎。已形成的块茎见光后薯皮变绿,大大降低了薯块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马铃薯喷雾栽培的马铃薯喷雾栽培定植槽,该定植槽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同时能达到很好的遮光效果,使马铃薯的根系和块茎可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生长,以充分发挥马铃薯的结薯能力,同时又可以提高薯块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马铃薯喷雾栽培定植槽包括其槽壁、槽底分别设置有进、排液管口的槽体,该槽体内腔通过沿槽体长度方向设置的中间隔板被分割成左右两个容积相等的条形槽,所述槽体的四壁、底板及中间隔板均是由中间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的夹层板制成,且槽体的内壁均涂覆有黑色材料涂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夹层板是由双层玻璃钢和填充在双层玻璃钢之间的隔热保温材料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a、由于槽体全部采用由双层玻璃钢和填充在双层玻璃钢之间的隔热保温材料制备而成的夹层板制成,不仅可提高定植槽的耐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可使槽体的保温性能得以极大的提高。
b、由于整个槽体有两个容积相等的槽腔构成,缩小了槽体内的空间,降低了槽体内的空气对流,也可以相应提高槽体的保温性。
c、槽体内壁黑色化的设计,再加上栽培床黑色塑料布的包覆,可极大的降低槽体的透光性,为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块茎膨大提供了完全黑暗的条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槽体的保温性能和遮光效果等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马铃薯喷雾栽培的结薯能力和薯块质量,同时也可以延长马铃薯喷雾栽培的生长周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周年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马铃薯喷雾栽培定植槽包括其槽壁、槽底分别设置有进、排液管口2、3的槽体1,该槽体内腔通过沿槽体长度方向设置的中间隔板4被分割成左右两个容积相等的条形槽,所述槽体的四壁、底板及中间隔板均是由双层玻璃钢和填充在双层玻璃钢之间的隔热保温材料组成的夹层板制成,且槽体的内壁均涂覆有黑色材料涂层,即槽体的内壁均为可起到良好遮光效果黑色,而其外壁可设计成其它任意合适的颜色——如绿色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淑敏,未经庞淑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6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