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节电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0491.7 | 申请日: | 200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85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运 |
主分类号: | H02P23/02 | 分类号: | H02P23/02;H02P25/18;H02P25/20;H02H7/08;H02H7/09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磊 |
地址: | 454000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节电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机控制节电装置,它采用传统电机控制方法和现代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新型的电机节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近20年来,大型电站相继投产,都未能改变我国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需求增加;第二浪费也在增加。我国年发电量的50%以上被电机所消耗,在电机消耗的能量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到一半,这个漏洞若不堵住,受害的是企业,危及到的是整个社会。
电机运行的特点是:负荷重时功率因数高,负荷轻时,功率因数低,功率因数越低电力资源浪费越大,电是综合能源生成的二次能源,十分珍贵,从消耗比例上看,电机消耗占了发电量的50%以上,这种消耗是否合理,值得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理论上讲电机属感性负荷,它是否合理用电与功率因数有关,以COSφ=1为基准,COSφ=0.8时损耗增加1.56倍、COSφ=0.5,损耗将增加4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传统电机控制方式和现代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电机节电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电脑控制板,移相触发板和主控板组成,上述的电脑控制板包括发出启动命令电路、同步信号电路和星形三角转换电路;星形三角转换电路包括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入端与光电隔离器I相连,光电隔离器I与比较电路和放大电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经反相驱动器与移相触发板相连;移相触发板包括六路触发电路,每路触发电路均包括触发脉冲通道,触发脉冲通道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双向可控硅I相连,双向可控硅I的输出端与电脑主控板相连接。
上述的发出启动命令电路为:光电隔离器I的输入端与按键相连,其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同步信号电路为: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光电隔离器II与三极管相连。
电脑控制板包括人工强迫星形三角转换电路,人工强迫星形三角转换电路为:比较电路的输入端与按钮连接,其输出端通过光电隔离器I与单片机相连。
电脑控制板包括断相保护信号模块,断相保护信号模块包括三路断相保护电路,每一路断相保护电路为: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光电隔离器II与整流滤波电路相连。
电脑控制板包括过压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为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光电隔离器III与比较器相连。
电脑控制板包括过热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光电隔离器III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数码管和扬声器相连。
主控板为全电子自动跟踪转换电路,全电子自动跟踪转换电路包括三个双向可控硅II和三个单向可控硅;三个双向可控硅II为三角形连接,三个单向可控硅为星形连接。
主控板为电子机械自动跟踪转换电路,电子机械自动跟踪转换电路包括三个双向可控硅III和两个固态继电器,两个固态继电器分别连接两个交流接触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自动跟踪星形三角转换方式,启动时在星形下实行软启,因此启动电流最小,负荷率在60%以下时,可在星形下长期运行,节电量高。负荷高时可自动转入三角运行,满足负荷对功率的需求。当负荷再次降低时又自动转入节电运行,保证了电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实践证明,节电量与负荷率成反比,负荷率越低节电量越高。同时克服了电机启动电流大的缺点,把启动电流限制在3倍以下。过零脉冲每秒钟与交流电同步50次,保证了电机与交流电的严格同步。控制板的输入与输出均采用光电隔离技术,并采用双电源供电,抗干扰能力大大加强。程序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变化参数十分方便,整机采用模块化组装方式,更换某个模块十分容易,可控硅的配置按3倍装配,保证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本实用新型内设有过压、过流、断相、过热及过零脉冲无等保护,当机器因外界或内部出现异常时,能发出报警信号,保证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脑控制板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移相触发板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控板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控板的另一结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运,未经王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