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锚索头护套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70446.1 | 申请日: | 2008-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7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钊;赵帅;刘红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大钊;赵帅;刘红铭 |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2000河南省义马***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锚索头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行业中有冲击地压影响的危险区域内的一种锚索护套。
背景技术
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杆)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称内锚头),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称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这种方法称预应力锚索,简称锚索。煤矿冲击地压是井下围岩突然破坏,引起剧烈震动,并伴有大量煤(岩)、气体突然涌出的一种矿压释放现象,是继瓦斯、水、火、顶板、煤尘五大自然灾害后另一种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的动力自然灾害。最早记载冲击地压发生在1738年英国南史塔福煤矿,现在包括中国、俄罗斯、南非、波兰、美国、德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地压的威胁,我国的北京、大同、抚顺、北票、兖州、枣庄、徐州、义马等煤炭公司都存在着冲击地压的危害。开采深度达到500M以上的大多数矿井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地压的威胁,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井下作业人员在有限的空间内受到冲击波以及煤(岩)颠簸撞击受到人身伤害。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跃进煤矿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步加大,地质构造复杂,冲击地压灾害严重。曾在2—5采区—400水平25080工作面发生过严重的冲击地压灾害,造成下巷300余米巷道全部摧毁,从底板涌出的大量煤块把整个巷道全部堵实。2—3采区23130下巷掘进窝头(—400水平)在07年12月27口发生冲击地压灾害,所产生的冲击波冲击到工作人员后,使人失去平衡,撞击到锚索头上,致使人员死亡。随着采深的加大,冲击地压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加重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采矿行业有冲击地压产生的危险区域内采用橡胶锚索头护套,锚索穿过岩层后,经过工字钢和涨紧套的固定后有效的将锚索头部分装进锚索头护套内槽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锚索头护套,锚索头护套球体②中间为锚索头护套内槽①,可以将锚索头全包,锚索⑥穿过岩层③后,经过工字钢④和涨紧套⑤的固定后有效的将锚索头部分装进锚索头护套内槽①内,锚索头护套球体②采用软质耐磨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橡胶锚索头护套,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在工作人员受到冲击地压危险时,避免了工作人员受到冲击力后的正面受伤。并且,在正常工作中也能避免人员不小心发生的挂伤,从而降低人员受伤的几率,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锚索头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锚索头护套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锚索头护套,锚索头护套球体②采用软质耐磨橡胶材料制成。锚索头护套球体②中间为锚索头护套内槽①,可以将锚索头全包,避免了工作人员受到冲击力后的正面受伤。
图2中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锚索头护套工作示意图,锚索⑥穿过岩层③后,经过工字钢④和涨紧套⑤的固定后有效的将锚索头部分装进锚索头护套内槽①内。在工作人员受到冲击地压危险时,避免了工作人员受到冲击力后的正面受伤。并且,在正常工作中也能避免人员不小心发生的挂伤,从而降低人员受伤的几率,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大钊;赵帅;刘红铭,未经张大钊;赵帅;刘红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柴油机低温快速起动装置
- 下一篇:环保电动清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