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紧急制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0434.9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31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史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小敏 |
主分类号: | B63H25/50 | 分类号: | B63H25/5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4981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紧急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紧急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制动基本靠关闭动力,利用水的阻力来实现制动,遇到情况时必须提前停,一些大型轮船会有加大阻力的板,由于大船质量大、惯性大,紧急制动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效果较好的船舶紧急制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船舶紧急制动装置,在船体的舷体上设有可升降的阻力制动块,舷体外侧设有护罩,与阻力制动块竖向滑动轨道中下部对应位置处的护罩设置成可升降的卷帘式结构,护罩前、后段设有前门和后门。
所述的船舶尾部推进器的后方设有可升降的瓦形阻力闸板,推进器与阻力闸板之间的下方设有底板。
所述的阻力制动块内侧设有卡头,对应的舷体上设有卡槽,卡头设置在卡槽内可上下滑动。
所述的阻力制动块的前、后侧为凹瓦形结构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可进行极其有效的紧急制动行为,牢固地将船舶锁定在实施水域,从而有效地抑制海难事故的发生。制动包括船尾制动和舷体制动,制动效果较好。船尾的制动由瓦形阻力闸板和底板共同作用,舷体制动是由阻力制动块作用。船舷护罩前、后段设有前门和后门,实施兜水增重实现抗风浪能力;船尾阻力闸板和底板也具有抗风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3所示,船舶紧急制动装置,在船体1的舷体上设有可升降的阻力制动块3,阻力制动块3的前、后侧为凹瓦形结构面,阻力制动块3内侧设有卡头5,对应的舷体上设有卡槽4,卡头5设置在卡槽4内可上下滑动,舷体外侧设有护罩6,与阻力制动块3对应位置处的护罩(即下护罩14)设置成可升降的卷帘式结构,护罩前、后段设有可升降的前门2和后门7。前、后门上端面设有提升耳孔,其左、右、下端面与滑轨之间均为凹弧面和凸弧面滑动配合。前行时打开后门7,后退时打开前门2,减小行船阻力。阻力制动块3的大小和安装的数目视船舶大小而定,数目可以是单舷三至四道,阻力制动块3收起时略高于盛载排水线,收缩于护罩体内,其长度应视船舶吃水(排水)深度而定,阻力制动块3的升降卡槽4滑轨长度应视船舶总高和上、下护罩的具体尺寸而定。上护罩13属于固定护罩,上护罩13目的在减小空气阻力;下护罩14为卷帘升降式护罩,分为前后两部分,目的在于防护轨道不致磨损,减小行船阻力,浮力回升水面。下护罩14上端可以设置柱形的罩顶。下护罩14为升降护罩由底部的电机12卷收在底部的仓体11内,仓体11形状有利于船舶在风浪中稳定。下护罩14敞开会引发兜风,可至护罩顶部开设向后泄风的百叶窗类散风口予以解决。
船舶尾部推进器10的后方设有可升降的瓦形阻力闸板8,推进器10与阻力闸板8之间的下方设有底板9,其与阻力闸板8合作完成船尾制动行为,彻底瓦解其推进行为,与此同时增大船舶与水体的前接触面积,原理等同迎风使帆,增加滑漂阻力,实施有效制动。阻力闸板8上部设有提升耳孔,阻力闸板8左、右、下端面为凹弧面结构,与设置在底板9上凸弧面和固定在船尾两侧的具有凸弧面的支柱滑道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小敏,未经史小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材表面镀层的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脱硫石膏湿法造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