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蒸汽和余热的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0347.3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91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仁;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万仁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绍琳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蒸汽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量利用系统;尤其涉及低压蒸汽或冷凝器冷却水及其余热的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压蒸汽(乏汽),根据电厂发电工艺的需要,这些低压蒸汽还需冷凝为冷凝水,一方面满足发电过程的工艺需求,另一方面冷凝水可作为锅炉补充水或其它工业、医疗、生活用水。由于这种乏汽中还包含大量热量,因此电厂采用水冷冷凝的方法对其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热量由冷却水带入水冷塔,在干空气的驱动下,依靠水的蒸发将其中的热量带走,并把热量排入大气中;这种工艺方法仅仅使乏汽中的水份得到了利用,而乏汽中的热量却白白浪费掉了。这种工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量而且对环境造成热污染;由于现在使用的乏汽冷凝系统需要占用很大面积的土地,因此侵占了大片的良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不污染环境、既能直接使乏汽中的水份及热量得到利用,又能与目前电厂的冷凝设备配套使用,将冷凝器冷却水及其热量得到利用的回收利用系统。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低压蒸汽和余热的利用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有与它们连通的介质管道,膨胀阀装在蒸发器与冷凝器相连的介质管道上,它又通过毛细管与装在蒸发器与压缩机相连的介质管道上的测温点连接;蒸发器上装有进入管和出水管;冷凝器上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入管上装有调节阀,与电源线相连的控制柜通过控制线与电源线束与压缩机、膨胀阀、调节阀连接。
这种低压蒸汽和余热的利用系统,是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和连通它们的介质管道及蒸发器上装的进入管和出水管;冷凝器上装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组成,整个系统结构很简单,因此便于安装,占地面积也很小;在本系统使用时,低压蒸汽或者冷凝器冷却水从进入管直接进入该系统蒸发器,经过蒸发器从出水管流出后,这些水可作为锅炉补充水或其它工业、医疗、或生活用水;由蒸发器提取的热量经过压缩机提升后进入冷凝器,又可以把从进液管进入冷凝器的被加热液体温度提高,而后从出液管流出,进入需要的设备中。这使得乏汽中的热量也得到了利用。该系统的使用过程由与电源线相连的控制柜控制,所以使用也很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电厂乏汽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蒸发器1、压缩机2、和冷凝器3。蒸发器1与压缩机2之间有使它们连通的介质管道5,压缩机2与冷凝器3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介质管道6,冷凝器3与蒸发器1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介质管道8。在冷凝器3与蒸发器1相连通的介质管道8上装有电子膨胀阀4,电子膨胀阀4通过毛细管17与装在蒸发器1与压缩机2之间相连的介质管道5上的测温点7连接;蒸发器1上装有进入管11和出水管14,冷凝器3上装有进液管15和出液管16。进入管11上装有电动调节阀9;与电源线13相连的控制柜10通过控制线与电源线束12分别与压缩机2、膨胀阀4和电动调节阀9连接。控制柜10可以安装于压缩机2旁,也可选择适当的安装位置。介质管道内充有适量的F123或其它介质。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低压蒸汽的能量回收利用,也可与目前电厂已有的水冷塔联合使用。如果是用于低压蒸汽的能量回收利用时,上述实施例中的蒸发器1上的进入管11输入的是低压蒸汽;如果与目前电厂的水冷塔联合使用时,蒸发器1上的进入管11输入的是冷凝器冷却水。这种设备也可与目前电厂使用,把经水冷塔冷却后的水,
本实用新型是把低压蒸汽或冷凝器冷却水直接输入该系统蒸发器内,从蒸发器出来的冷凝水或水,经出水管14流出可进入储水容器,以便作为医疗用水或生活用水,或者其它的工业用水,当然也可把它经增温后作为电厂的锅炉补水。
蒸发器内被提取的热量经过压缩机提升后进入冷凝器,同时把需要增温的液体从冷凝器3上装有进液管15输入,并在此被增温后从出液管16流出以供其他使用。用这种设备可加热冻干导热油满足冻干过程的能量需求。也可满足其他工业生产能量的供给。
为了整齐美观,本系统中的构件可装配在一个机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万仁,未经陈万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