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壳管冷凝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0277.1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11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马举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举昌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3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冷凝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特别是一种立式壳管冷凝器,可广泛适用于中小型制冷设备中。
二、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制冷设备中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制冷设备中采用的冷凝器需在系统中安装储液等辅助设备,造成结构复杂、控制困难、制造工艺复杂,容易出问题,特别是多种辅助设备的加装,成本较大提高,冷凝系数不高,安装所占空间大,在一些中小制冷设备中多数不采用,因此冷凝器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三、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立式壳管冷凝器,可有效解决冷凝器结构复杂,成本高,冷凝系数低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说的筒体为立式,立式筒体上下部分别装有上管板、下管板,上管板上部装有上端盖,下管板下部装有下端盖,下端盖上开有出液口,立式筒体侧面上下端分别装有进水管、出水管,立式筒体内置有集油管,喷氟管置于集油管内,喷氟管在上端盖处开有进汽口,折流板交叉错位装在筒体内壁上。本实用新型成本低,节能降耗,立式安放,节省空间,油分离和冷凝效果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由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说的筒体为立式,立式筒体8上下部分别装有上管板2、下管板16,上管板2上部装有上端盖1,下管板16下部装有下端盖17,下端盖17上开有出液口13,立式筒体8侧面上下端分别装有进水管18、出水管19,立式筒体8内置有集油管7,喷氟管9置于集油管7内,喷氟管9在上端盖1处开有进汽口12,折流板6交叉错位装在立式筒体8内壁上。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进水管18上装有水流开关4,传感器3,进水管口部上装有进水接口法兰5,出水管19上装有传感器14,出水管口部上装有出水接口法兰15。
为了维修和拆装方便,所说的上端盖1与上管板2、下端盖17与下管板16分别通过螺栓10连接。
所说的上端盖1装有安全阀11。
所说的集油管7、喷氟管9和折流板6构成油分离器,载体对油分离器不断冷却,油分离器起到冷凝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高温高压工质汽体由上端进汽口,进入冷凝器中心的油分离器,经油分离器后不含油工质汽体由各冷凝管上端进入各个冷凝管,载体在管外流动,被冷却工质变成液体后,靠自身重力流到下端盖17内由出液口13流出。
本实用新型同传统的壳管式冷凝器相比,具有的优点:
1、高压工质(如氟利昂)走内部管程,载体(如水)走内部管外的壳程,减少了高压爆炸的风险,生产工艺、检测手段简单;
2、整个冷凝器壳程无高压,降低冷凝器生产成本;
3、立式安放,减少安装空间;
4、载体(如水)和工质绝对流向逆程,冷凝系数极大提高;
5、下端盖内空间自然充满液体,起到储液器作用,无需在系统中安装储液装置;
6、油分离器内置,载体对油分离器不断冷却,油分离器起到冷凝管的作用,可以减少冷凝管的用量;
7、高温含油汽体在油分离器中碰到四壁后,部分热量被带走后,温度降低,提高了油分离的效果,减少油分离器的体积;
8、油分离器内置,减少安装成本,在热泵使用时减少热量损失;
9、载体垂直流向,杂质和沉淀物便于排出和清洗。
本实用新型有内置油分离功能,无需其它辅助设备,成本较低,制冷量从小到大没有界限,对一些中小型制冷设备尤其适用,大面积使用对节能降耗有较大意义,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举昌,未经马举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圆机选针器
- 下一篇:单相复费率有功电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