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5KHZ-40KHZ交流超音频加热电源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0251.7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03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茂;安电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森茂;安电忠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H05B6/06;H02M5/45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52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5 khz 40 交流 音频 加热 电源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装置,特别是一种15KHZ-40KHZ交流超音频加热电源器。
二、背景技术
当前工业大功率加热设备都是在负载(料筒)上固定电阻丝或加热块,当电阻发热后传递给负载(料筒)加热,人们把这种加热称之谓固定加热,在传递过程中只能将加热圈的一部分热量传导给料筒,传导损失约在10-20%,损失的热能全部散发到空间,既浪费能源,又导致工作场所温度增高,影响工作环境,热能利用率最高只能达到40-50%,如何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就必须改变这种供电加热方式,将间接加热变为直接产热,那么如何实现直接加热呢?
三、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15KHZ-40KHZ交流超音频加热电源器,可有效解决负载的直接加热、节约能源、改善工作环境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外壳及其加热电源电路,加热电源电路置于外壳内,外壳侧面有电源接口,其前部有负载插座,所说的加热电源电路由信号部分和高压部分组成,信号部分经移相驱动器输出端同高压部分场效应三极管IG1-IG4的基极相连,信号部分的放大整形器输出端同高压部分的场效应三极管IG3的发射极和场效应三极管IG4的集电极以及负载B端相连,负载A端同放大整形器输入端相连,并经电容C2同高压部分的场效应三极管IG1的发射极和场效应三极管IG2的集电极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电源可调,利用率高,节约能源,加热效果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是由外壳6及其内的加热电源电路构成,外壳侧面有电源接口10、11,其前部有负载插座7,所说的加热电源电路由信号部分和高压部分组成,信号部分经移相驱动器4输出端同高压部分场效应三极管IG1-IG4的基极相连,信号部分的放大整形器5输出端同高压部分的场效应三极管IG3的发射极和场效应三极管IG4的集电极以及负载B端相连,负载A端同放大整形器5输入端相连,并经电容C2同高压部分的场效应三极管IG1的发射极和场效应三极管IG2的集电极相连。
所说的信号部分由压控振荡器3、移相驱动器4、放大整形器5和直流12V整流滤波器2构成,压控振荡器输出端同移相驱动器输入端相连,放大整形器输出端同压控振荡器输入端相连,直流12V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接压控振荡器、移相驱动器和放大整形器的电源端,直流12V整流滤波器输入端接交流220V电源;所说的高压部分由整流滤波器1、电感线圈L、电解电容C1和场效应三极管IG1-IG4构成,整流滤波器输入端接交流380V电源,其输出端经电感线圈接场效应三极管IG1、IG3的集电极及电解电容C1,场效应三极管IG1的发射极接场效应三极管IG2的集电极,并经电容C2接负载A端及放大整形器的输入端,场效应三极管IG2、IG3的基极接移相驱动器的输出端,场效应三极管IG3的发射极接场效应三极管IG4的集电极,并同负载B端及放大整形器5输入端相连,场效应三极管IG3、IG4的基极接移相驱动器的输出端,场效应三极管IG4的发射极接场效应三极管IG2的发射极、电解电容C1及整流滤波器1的输出端。
场效应三极管IG1-IG4也可制成芯片或直接采用芯片(即集成块),如IGBT芯片,所说的整流滤波器1为市售的530V直流整流滤波器,压控振荡器为市售的CD4046压控振荡器,移相驱动器为市售的UC3899型,放大整形器为LM324、LM339、CD40106任何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森茂;安电忠,未经王森茂;安电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2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