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试岩石微裂纹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70002.8 | 申请日: | 2008-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80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胡江春;王红芳;张玉国;潘洪科;常利武;何满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7/24 | 分类号: | G01N27/24 |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欣棠;张国文 |
| 地址: | 451191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岩石 裂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岩石微观裂纹时使用的测试岩石微裂纹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电化学方法测试材料的表面或界面情况一般采用三电极装置,即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通过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的变化来分析其表面状态,如研究腐蚀金属电极表面形成固体腐蚀物时,如果界面电容较小时,则认为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对于防腐材料则是较好的结果;如果界面电容较大时,则认为金属表面上生成疏松多孔的含水固体腐蚀产物,对于防腐材料则是较差的结果。根据上述理论,对三电极装置进行改装,把岩石试块作为工作电极,利用测量阻抗谱的变化来研究岩样内部微细裂纹的分布状态。这样既可以避免直接检测法的制样对岩石原来状态的损伤,又可以弥补检测间接检测法精度不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岩石微裂纹检测中直接检测法和检测间接检测法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仅能测量岩石微裂纹的相对大小,还能测量微裂纹的连通程度的测试岩石微裂纹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盛装电解溶液的两个相同的容器,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上开孔洞,在两个容器的两个孔洞之间水平安装安装有试样,在试样的两端涂有导电胶,在导电胶上分别连接有导线,在试样外表面紧密包裹有橡胶膜。
所述的橡胶膜为凡士林或石蜡。在两个容器的两个孔洞与试样交接部位靠凡士林或者石蜡密封。试样为50×100mm的圆柱形试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试样微裂纹的同时,不破坏试样内部的微观结构,整个装置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盛装电解溶液5的两个相同的容器7,在两个相同的容器7上开孔洞,在两个容器7的两个孔洞之间水平安装安装有试样6,在试样6的两端涂有导电胶4、8,在导电胶4、8上分别连接有导线1、2,在试样6外表面紧密包裹有橡胶膜3。所述的橡胶膜3为凡士林或石蜡。在两个容器7的两个孔洞与试样6交接部位靠凡士林或者石蜡密封。试样6为50×100mm的圆柱形试样。
把准备好的试样用5%NaCl(分析纯)电解溶液饱和,在试样的两端涂上导电胶,连接上导线,一根导线用于连接三电极装置中的工作电极,另外一个导线用于连接三电极装置中的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作为一个电极),并用橡胶膜紧密包裹试样圆周(或在圆周上涂一层凡士林或石蜡),达到不让溶液外渗的目的。把试样水平安装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上,并用凡士林或石蜡密封试样和容器连接部位。在容器中注入和浸泡试样一样的电解溶液,检查连接部位,保证没有溶液渗漏。在图1中,导线1、2通过导电胶4、8和试样6相连,在试样6外表面紧密包裹橡皮膜(凡士林或石蜡)3,导线1、2在容器7中,备测试样6通过合适孔洞安装在容器7上,容器7中间注入高于备测试样6的电解溶液。通常要保证试样安装水平,整个装置放置水平、稳当,试样和容器相接部位密封要好。导线和电化学工作站的电极测量导线相连,导线1、2没有区别。测量完毕后应及时取出试样,以免导电胶经过长时间浸泡而失去粘结力,使导线松动或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工学院,未经中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